阿里試水無人便利店 或許代表中國未來新零售
最近兩周,無人零售便利店被推上風口浪尖,一時間,亞馬遜、阿里巴巴等線上巨頭紛紛布局這一塊新興市場,當然,追逐無人零售便利店的不只有電商等巨頭,還有啟明創投、源碼資本、Ventech China等知名風投。那么“無人零售便利店”的游戲規則是什么?是資本市場的“熱概念”還是代表了世界的“新零售”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要說“新零售”就不得不先要剖析一下“舊零售”。過去十年以流量為代表的線上成本低于以房租為代表的線下成本,在貨物成本的前提下,線下的凈利潤遠遠低于線上,而以千禧一代為代表的新興群體的崛起,線下的銷售量也遠遠低于線上,此間有一批電商巨頭崛起: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到了第二個階段,線上的流量成本開始逐漸開始攀升,而流量入口被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幾大巨頭壟斷,中小型企業也逐漸開始吃不消而進入白熱化的燒錢階段,甚者,燒錢的速度超過了線下的租金。同時,線下的零售成本也逐年上漲,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商品+服務”的模式慢慢在消費者的生活中出現,就如前段時間興起的奶茶店“喜茶”、“奈雪的茶”、“喪茶”等等又一次洗牌了奶茶市場,而以前那些沒有“服務”的奶茶店逐漸消失在大街小巷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后,到了第三階段,線上的支付成本遠遠比線下的支付成本更高,供應商為了保持住凈利潤,不得不把品類分開,在線下和線上輸送不同的品類的商品,因此,消費者發現,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有線上同款,甚至,線下的品類比線上的品類更便宜,并且,消費體驗更加好。因此,流量又逐漸的導入到了線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因此,便利店由于成本低,品類豐富,現金流量好而被吹上了風口浪尖。據前瞻研究院了解,零售業正處在一個動蕩的時期,美國的零售業正以十分迅速的增速在關門,而亞馬遜以130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股價不跌反而增加,是零售業變化的一個訊號。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馬云作為“新零售”的發起者,對這個行業有十分的敏銳度。阿里巴巴投入大筆的資金打造類似“全食超市”的模式的“無人零售店”在三個城市試水13家店。消費者可以在這些店里下單,在店內吃飯、叫外賣等自助服務,這些操作都可以用支付寶來操作完成,無需信用卡。創新工場稱,中國是“新零售”嘗試的肥沃的土地,也代表了世界零售的未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此同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百強實體零售企業過去三年的銷售增速已經降至零,其中,有一些企業還出現了負增長。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企業在兩年前還有2位數的增長。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二維碼支付的興起使得這一問題出現的轉機。根據中國的官方數據顯示,在中國7.3億網絡用戶中,有約67%的用戶使用手機支付,但是一半的用戶是在實體店中支付。因此電商巨頭像是阿里巴巴紛紛布局線下的業務。
有人工智能的專業人士表示,在無人零售店中,獲取用戶的數據或許比售賣商品更有價值。也許此次,阿里試水“無人便利店”正是代表了未來的“新零售”。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