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法即將實施,中醫藥前景可期
2016年12月25日,中國人大常委會正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該法是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而制定的。該法的頒布也讓我國成為首個將醫學發展規劃納入到法律體系的國家。
我國藥品行業發展概況簡析
2012-2016年,我國醫藥商品銷售規模穩步擴大,年增長率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2016年,我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18393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10.4%,增速較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未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醫藥商品市場整體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圖表1:我國醫藥商品銷售規模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6年的醫藥商品按銷售品類分類,西藥類銷售居主導地位,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74.4%,其次為中成藥類占15.0%,中藥材類占3.0%,醫療器材類占3.3%,化學試劑類占1.2%,玻璃儀器類占0.1%,其他類占3.0%。
圖表2:2016年我國醫藥商品銷售品類占比(單位:%)
注:西藥類包括化學藥品制劑、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但不包括化學試劑等。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通過對我國藥品銷售統計發現,中藥銷售占比呈下降趨勢,2012年,中藥銷售占比為21.3%,其中中成藥類占比16.8%,中藥材占比4.5%,至2016年,中藥銷售占比僅為18.0%,其中中成藥類占比15.0%,中藥材類占比3%。無論是中成藥類還是中藥材,在我國醫藥市場的地位紛紛大幅下降。
圖表3:我國中藥銷售占比走勢(單位:%)
注:中藥包含中成藥類與中藥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藥發展現狀反思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我們不得不承認中藥在我國發展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作為中醫藥的起源國,中醫藥文化已經成為我國燦爛而豐富的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為華夏兒女的健康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在改革開發這場時代的洗禮變革中,中醫藥卻像一位盡顯疲態的老者,有點跟不上這時代的步伐了。這中間究竟有哪些原因呢?筆者認為至少存在以下幾個比較明顯的問題。
1:妄自菲薄:偶爾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是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名言,一句話對現在的醫療水平與狀況做了準確的闡述,特魯多說的雖然是西醫,但中醫也是這樣。人體生理結構及運行機理非常復雜,是一個動態與靜態的完美結合體,如果選一個詞語來形象這種相互聯系,那“牽一發而動全身”可以勉強勝任。
在健康出現狀況時,無論是醫療從業者還是患者均希望可以快速的解除煩惱或者痛苦,而西醫藥在快速見效上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中醫藥重在調理,因此見效相對較慢。兩種醫學本身是各有優勢,但是西醫藥的“快速”,可以讓患者自己產生心理安慰或者積極暗示的作用,加成了西醫藥的療效。當這種安慰、暗示、信任等所產生的自我治愈能力站在了西醫這邊,中醫藥如何不潰敗。
2:缺乏支持:妄自菲薄不單單是由于主觀的盲目崇拜所引起的,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這種客觀原因就是整個醫療體系缺乏對中醫藥的支持。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技術研發,中醫藥都是被忽視的一方。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國家開始加大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這背后絕不僅僅是因為中醫藥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支持我們的文化,更客觀的原因我想是由于5000多年沉淀下來的中醫藥真的是人類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這里面所蘊含的理念,所具有的療效真的是遠未開發。
3:宣傳有誤:中醫藥所受到的偏見部分媒體絕對是要負一定的責任的。我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多“養生專家”“**傳人”“**大師”,這些人有的上了電視媒體,堂而皇之的大講特講養生之道,后來發現是假的。我相信這種事已經發生的不是一次兩次了,每一次的揭穿都讓中醫藥背了一次黑鍋,每一次這樣不負責任的宣傳都缺少一聲道歉。
我們對中醫藥的認知水平與現代醫學對人體機理的認知水平是一個檔次的。《中醫藥法》吹響了中醫藥發展的最強音,中醫藥發展現狀雖然堪憂,但是伴隨著《中醫藥法》的實施,未來發展必然可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中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中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中藥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