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成農民增收新途徑 休閑農業發展主要類型分析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也得到興旺發展。鄉村旅游以生態環保、簡單易行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而且圍繞鄉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游居、野行、居游、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鄉村旅游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鄉村旅游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鄉村旅游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創新路徑。
僅一四川一省為例,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四川省已建成休閑農業景區4531個,發展農家樂3萬余家,休閑農莊近2000個以及農業主題公園200余個。僅一季度,四川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綜合經營性收入達到172億元,接待游客8400萬人次,帶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15元。
現在休閑農業發展都有哪些類型。按園區功能劃分,休閑農業可以分為觀光農業園、農業公園、教育農園、森林公園和民俗觀光村。
圖表1:按園區功能分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觀光農業園
觀光農業園主要是指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菜、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內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
二、農業公園
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如日本有一葡萄園公園,將葡萄園景觀的觀賞、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嘗以及與葡萄有關的品評、繪畫、寫作、攝影等活動融為一體。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葉等專業性農業公園外,目前大多數觀光農業旅游的開發都是綜合性的,包括服務區、景觀區、草原區、森林區、水果區、花卉區及活動區等。農業公園的面積,因性質和功能而異,既有迷你型(袖珍型)的0.3hm2的水稻公園,又有幾十公頃的果樹公園。
三、教育農園
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為一體的農業經營形態,即利用農園中所栽種的作物、飼養的動物及配備的設施,如特色植物、熱帶植物、農耕設施、栽培技術、傳統農具展示等進行農業科技示范、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知識傳授等,游客不但能獲得美的享受,更能獲得知識的增長。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中國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
四、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是一個以林木為主,具有多變的地形,開闊的林地,優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觀的大農業復合生態群體。在樹種結構上,針葉樹、闊葉樹與果樹樹種相結合;在土地資源利用和空間布局上,林、果、漁、菜、花相結合,以森林風光與其他自然景觀為主體,配套一定的服務設施及必要的景觀建筑,在適當位置建設有狩獵場、游泳池、垂釣區、露營地、野炊區等,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旅游、野營、避暑、科學考察和進行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五、民俗觀光村
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農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風情,提供可供夜宿的農舍或鄉村旅店之類的游憩場所,讓游客充分享受濃郁的鄉土風情以及別具一格的民間文化和地方習俗。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