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叫囂”多年仍尷尬 市場成熟尚需時日
家庭智能化領域是目前競爭十分火熱的領域,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試圖通過搶占家庭智能系統來植入商業,京東、阿里等電商希望把客戶端優勢延伸到家庭,海爾、海信、長虹等傳統家電企業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不少創業公司甚至房地產開發商也企圖分得一杯羹。
消費升級帶來的智能家居的潛在需求,不管大廠還是小廠,老牌企業還是創新型企業,它們或者通過單品去競爭,或者通過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各自發揮在軟硬件領域的優勢。但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希望盡早“打入”普通消費者的家庭。
有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家具市場規模將達到1.7萬億美元,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了各路資本加入。然而智能家居領域面臨的尷尬是,資本市場一片看好、普通群體卻并不感興趣的局面,或許未來五年后才是智能家居的天下。
2014年號稱智能家居元年,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出手布局。這一年阿里云推出針對智能家居領域的家庭生態鏈系統,騰訊啟動智能硬件開發平臺QQ物聯,百度推出智能家庭軟件平臺百度family,京東推出“京東+計劃”……傳統企業蘇寧、海爾、康佳等廠商同樣參與爭奪。
盡管有眾多企業加入智能家居領域,但目前仍未能完全普及,很多人只是聽過智能家居概念,并不知道具體設備。原因首先是智能家居過高的成本,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其次是各大廠商各自為戰,行業標準不統一,市面上的多數產品與需求相互脫節;最后則是產品性價比低,功能缺乏吸引力,導致用戶體驗差。
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興藍海項目,面臨困難與挑戰是在所難免的。隨著技術完善、市場成熟,未來幾年內或將迎來真正的發展騰飛。這從智能家居行業技術專利申請數量便可以看出一二,自2006年以來,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專業申請數量呈現快速上升態勢。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2009年時專利申請量不到100項,到2014年時專利申請量升至751項。快速增長的專利數量,給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6-2014年我國智能家居行業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單位:項)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傳統家電行業已開始觸網轉型,推出了更多與互聯網連接的產品。智能家居的出現,改變了以產品為中心的盈利模式,變為以服務為中心。通過主動式服務,更好地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并穩固渠道、創造增值。
在中國,智能家居已經被喊了多年。不過,在一些展覽會上,智能家居產品卻“叫好不叫座”。據了解,由于智能硬件產品需要軟硬件相互配合,涉及到相應的元器件、材料等,工藝更加嚴格,這些因素導致單品售價較高。
國內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尚未出現真正的領導品牌,市場標準不統一,行業集中度較低,有利于新加入的創業者,中小型企業亦可從細分市場中突圍。此外,智能家居多以應用平臺為主,這將衍生出無數的商業需求。
目前國內智能家居主要的市場還是一些高端市場:別墅(零售、工程)、智能小區(工程),增長最快的市場是:智慧酒店(工程)和智能辦公(工程),但是普通住宅智能家居(零售)市場卻發展很慢。
當前智能家居設備在普通住宅家庭的普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因素,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智能家居設備及工程帶來的投資較高,與傳統家電添置的成本相比相差較大。隨著未來智能家居的不斷發展,規模優勢將有所顯現,平均價格有所下降。
目前,13億人口的中國擁有1億多潛在智能家居家庭客戶,這個群體相當于大半個歐洲,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時尚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平均每家每年花費1000元,就有1000億元的市場。事實上,市場調查數據表明,大部分家庭屬于感性和持繼性消費群體,每年在家居方面的支出人均遠遠不止1000元。
2008-2020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信在未來幾年內,智能家居市場能迎來快速發展時期,年復合增長率將一舉突破20%,甚至更高。總體而言,智能家居市場前景一片看好。
隨著市場消費觀念的逐漸成型,用戶使用習慣養成,市場推廣加大,價格趨于合理,智能家居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智能家居行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