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環評試點“負面清單管理” 當前產業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近年來,各類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的冒出,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日前在向人大做報告時強調,將開展重點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負面清單管理”試點。
陳吉寧表示,健全環境預防體系、從源頭把控環境問題是今年環境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今年將繼續開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戰略環評,加強重點領域規劃環評,并特別提到會在重點產業園區規劃環評方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試點。
正因為規劃環評處于重大宏觀經濟決策鏈的前端,所以它才能夠有效地控制住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風險。而在規劃環評方面實施負面清單制度,無疑是為環境保護購買了一份雙重“保險”。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就曾表示,以負面清單等為手段開展規劃環評,可以嚴控重點行業的環境準入,倒逼高污染企業、環保違規企業淘汰退出。
一、產業園區數量規模分析
近些年來,產業園迅速在全國各地展開布局,各式各樣的創意產業園、高新開發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截至2013年底,我國擁有482家國家級產業園區,其中高新區114家,經濟技術開發區125家。2013年,納入計算的210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06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75%;2014年,納入計算的215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54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03%。由此可見,產業園區對區域和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越來越高,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圖表1:2010-2014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變化情況(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商務部-中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各地千億級產業園規劃有10余個,在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入各類產業園區建設高峰期。此外,在2013年度的產業園區百強榜中,東部產業園區占61席,中部產業園區22席,西部產業園區17席,“東部強、中西部加快進步”這一區域分布特征明顯。從省市分布來看,發達省市入選百強榜的數量占絕對優勢,排名前五的省份為江蘇(15家)、山東(13家)、廣東(8家)、浙江(7家)、安徽(5家)。
圖表2:2013年度百強產業園區數量區域分布結構圖(單位:%)
資料來源:《2014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產業園區投資規模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創意產業園區建設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全國215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0662億元,同比增長15.3%,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451068億元)的9.0%。其中,東部國際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407億元,中部10095億元,西部6161億元。
圖表3:2010-2014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變化情況(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商務部-中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