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發展產業園區現困局 中國產業園區投資與開發風險分析
作為產業發展升級的空間載體——產業園區,近年來一些地方財政原因而面臨窘境,不少園區處于“閑置”狀態。如何通過重新規劃布局使之再現生機,成為擺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項重要任務。
遼寧省遼中縣經信局一份《遼中近海工業新城汽車產業園發展建設情況》顯示,沈陽鈞翔專用車有限公司投資8億元、用地200畝的年產1萬臺專用車項目,一期已經竣工。半月談記者在現場看到,大片的空地上建成的一處廠房無人看護,門窗已破損。
成立于8年前的這家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668平方公里,距沈陽45公里,距營口港69公里,一小時經濟圈覆蓋鞍山、本溪、撫順、盤錦、遼陽等八大重工業城市。然而,這處曾被認為位于“鉆石節點”的產業新區,現狀顯然與預期相距甚遠。
在營口蓋州市的北海新區,2014年4月在此處開工奠基的遼寧中國科技五金商貿城,原計劃投資50億元打造“工貿結合、前店后廠”。如今,在這家占地1000多畝的商貿城建設工地上,只有兩座低矮的門房,“中國科技五金城”標牌后,則是茫茫的一片空地。
由于重量輕質,產業園區在規劃布局上過多過急,產業選擇并不科學。在遼寧中部一些城市的60多個產業園區中,有12個規劃發展裝備制造業,有11個規劃發展冶金、鑄造產業,產業結構趨同。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產業園區建設中,產業園區投資與開發都有哪些風險呢?
一、產業園區建設政策性風險分析
政策風險主要是指在國家宏觀的投資管理體制、產業政策和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會對園區的生產與發展帶來的風險。目前國內有關產業園區的政策還不完善,開發商面臨有法難依的困境。如果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沒有得到較好的政策支持,產業園區投資成本及各項運營風險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這也將導致產業園區無法正常運營。
政策風險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性質和轉讓條件。產業園區以前可以建別墅或住宅,但是,現在國家最新政策明確,工業用地上不能建住宅、別墅等,只能建廠房。例如,現在建總部基地,理論上歸屬于辦公用地,不是工業用地。
現在有的地塊轉讓,是通過收購企業股權的形式進行,可以合理避稅,但政策有可能不允許。為此2011年政府發文要求一塊地只能有一個產權,而不分割產權無法散售商鋪。由于以上兩點,有很多小企業退出了產業園區開發。
二、產業園區建設周期性風險分析
周期性風險主要是因為產業集聚效應需要一定的時間,產業園區開發周期比較長,對于園區開發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風險。例如,園區開發經常有3年免租期,5年以后,園區的產業發展起來了,才逐漸見到回報,10年以后,回報途徑增加,比如代為人才招聘、提供小額信貸等。
三、產業園區建設資金鏈風險分析
由于產業園區開發的周期很長,資金前期投入很大,后續回收周期漫長,所以產業園區投資和開發的資金鏈風險非常大,資金周轉速度非常重要。前期沉淀資金包括土地出讓金,以及總投資30%-40%的建造成本,在建造初期即可預售,在6-8個月后,結構封頂就可以出售。
但出售面臨3年的免租期、資金沉淀期,而且后期的收入與前期的投入不成正比,關鍵是定位準確。還有一個風險問題是結構封頂前能否獲得預售證,如果可以,就可以以普通商品房的手續進行預售,但目前政策方面對此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產業園區規劃布局與運營管理分析報告》指出:產業園區建設的投入與產出要形成良性循環,必須堅持市場主導,在開發區建設中可以引入公私合建模式,政府在前期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上可以更多主導,而在招商引資方面,可以更多采取市場化模式引入專業化的招商團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