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效益凸顯 工業機器人發展趨勢分析
一間6000平方米的車間,工人從150人降到了80個,年產值卻達到8億元,產品的合格率也從95%提升到了99.6%,這就是中國某公司交出的機器換人的答卷。但這絕不僅僅不是個例。
2015年,全球機器人銷量首次突破了24萬臺。中國市場處于領先,同比增長16%,銷量為6.6萬臺。近年來,“機器換人”的理念被大肆宣傳,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要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轉型的大環境下,工業機器人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國內本土機器人企業因此在兩年內猛增至近千家。
科技取代人力已經在各行各業有所體現,但實際上大規模的取代仍未發生。尤其是制造行業,工業機器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裝備,解放了大量勞動力。但目前的發展速度已經有所放緩,并且國內本土機器人廠商多集中于中低端,核心技術嚴重缺乏,今后被市場淘汰的可能性較大。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產業鏈的完善,更多的機器人需求將得以釋放。國家在政策方面將大力支持,未來智能裝備替換勞動力將成為不可避免的浪潮。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迎來蓬勃發展的態勢,相對于剛剛起步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或將率先受益。
工業機器人當前發展現狀
工業機器人憑借著效率高,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人工難以企及的精細化技藝和標準化操作,提高制造裝配精準度,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可從事危險和危害性工作,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境地等優點已經出現在各行各業,而近年來國內機器人市場也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激增,新安裝工業機器人為14980臺,2011年達到22577臺,同比增長50.7%;2001-2012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遠高于同期世界機器人市場的10%。
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臺工業機器人,占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大約5.6萬臺,其中有1萬多臺是國產的。
2010-2014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售量情況(單位:萬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4年間,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逐年增長,年增速保持在25%左右。未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人力成本加大,國家政策扶持,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增速或達30%以上。按照這個增速估計,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將超過21萬臺。
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行業銷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有所上升,2009年,工業機器人行業銷售收入占GDP的比重為0.008%,到2014年時,占比上升至0.020%,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2008-2014年工業機器人行業銷售收入占GDP比重變化趨勢圖(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和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類似,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的三大主要種類為焊接、搬運、噴涂。現階段,我國工業機器人一般運用在制造、安裝、檢測、物流等生產環節,應用于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軌道交通、低壓電器、電力、IC裝備、軍工、煙草、金融、醫藥、冶金及印刷出版等眾多行業。近幾年,除汽車工業外,電子、物流等行業的機器人安裝數量增長也很快。
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國產機器人的數量也有很大的突破,但由于起步較晚,相比于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從萬名工人機器人保有量來看,中國每萬名工人中僅有30個機器人,而世界平均機器人密度為每萬名工人中有62個機器人。目前日本的密集度是中國的11倍、德國10倍、北美為5倍,中國在增加使用密集度上仍有很大的空間。
全球各國每萬名工人機器人保有量(單位: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工業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語言交流功能將趨于完善。對于未來智能機器人的語言交流功能會越來越完美化,是一個必然性趨勢,在人類的完美設計程序下,它們能輕松地掌握多個國家的語言,甚至高于人類的學習能力。
其次,復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未來智能機器人將對于自身內部零件等運行情況具備越來越強大的自行復原功能,機器人會隨時自行檢索一切狀況,并做到及時排除。
第三,產品價格將逐步降低,可以為大眾所擁有。目前有精確靈敏度的機器人價格大概在10萬美金左右,預計到2025年,價格可以降到5萬多美金,每年價格下降10%。并且這個價格的下降速度預計隨著芯片市場規模的擴大不斷加快。
最后,則是高度的仿真、動作的完美化。未來機器人將擁有更靈活的人類的關節和仿真人造肌肉,使其動作能夠更加像人類,從而模仿人的所有動作,甚至做得更真實。
當前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制造業面臨著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機床企業應該綜合權衡自身企業的技術、品牌、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來定位開發機器人項目,而加快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是其抓住這個歷史機遇的主要途徑。
所以,要增強企業研發實力和科研投資強度,投入先進的科研設備,促進“產學”一體化,促進智能機器人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科研成果的轉化;自主開發高精參數、高靈敏度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使用方便的機器人產品,改變主要依賴進口的狀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的自動化控制等核心技術;
而在目標選擇方面,一方面要考慮國際機器人市場、技術發展動向;另一方面要考慮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技術改造,農業、能源、交通等產業以及基礎實施和城市化建設等需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