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建設突飛猛進 棄風限電為何愈演愈烈?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增速最快的國家。今年以來中國累計并網風電容量已經超過10107萬千瓦,提前完成風電“十二五”并網裝機1億千瓦的規劃目標。然而在風電建設突飛猛進的背后,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輸送消納問題所帶來大規模的棄風限電現象,成為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最大瓶頸。就在昨日(12月22日)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還表示,“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電力增速減慢,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新能源消納矛盾更加突出。”
圖表1:中國新增和退役風電機組規模預測(基本情景)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1-6月,全國風電棄風電量1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1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達到15.2%,同比上升6.8%。甘肅、新疆等“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今年棄風限電的形勢更為嚴峻,風場的年累計限電比例高達40%以上,而新疆的風電平均限電率已超過30%。那么棄風限電愈演愈烈,甚至今年更加惡化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圖表2:中國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和棄風率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原因之一:電網發展滯后
電網發展滯后,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區消納受限,新能源富集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跨省、跨區通道能力不足問題,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消納的剛性約束。國家先后頒布‘十二五’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但‘十二五’電網規劃至今沒有出臺,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實。國家規劃了9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其中7個在“三北”地區,但目前僅安排了哈密、酒泉、蒙西等三個基地的跨區輸電項目。甘肅酒泉風電基地裝機規模已超過12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近600萬千瓦,但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2015年5月才核準建設。國家電網預計,這一工程2017年才能投產,該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滯后了2年-3年。
原因之二:用電需求增長放緩
用電需求增長放緩,消納市場總量不足。新增用電市場已無法支撐各類電源的快速增長,導致新能源和火電、核電利用小時數均出現下降:2015年1-11月,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用電量同比增長0.4%,增速同比降低2.6個百分點。但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裝機仍保持較快增長。截至11月底,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電源總裝機同比增長9.9%,超過用電需求增速9.5個百分點。這造成1-11月,國家電網調度范圍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分別下降356、311、94、45小時。
原因之三:市場化機制的缺失
市場化機制的缺失,也影響新能源的消納。目前,國內電力系統由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電網和用戶等多個主體構成,政府主導電力行業的規劃制訂、運行規則、電價核定等。由于在年初政府已經明確了各類電源發電計劃,電網調度爭取多接納新能源,只能在計劃框架下局部優化,調整的空間很小。中國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市場化機制已嚴重滯后,僅在局部地區開展了風火發電權交易、輔助服務交易等試點。由于缺乏常規電源提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火電企業普遍沒有為新能源調峰的積極性。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風電行業步入穩定發展期 遺留難題基本解 |
陸上風電上網電價未來5年中可能下調 |
成本逐漸接近火電凸顯優勢 風電行業前景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