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催生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六大商業模式
在目前“互聯網+”的大浪潮下,電商觸角已經深入各個行業,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同樣也不能例外,知識產權服務電商行業在經歷了2014年的短暫的萌芽期后,2015年就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幾乎在同一時間內,專利巴巴、知夫子、新版知了網、權大師和智慧島等紛紛正式亮相。但作為知識產權電商平臺要想做大做強,首先自己平臺定位要清楚,要清楚具體做知識產權的哪個部分,例如專利申請、商標、專利訴訟等、要找準你的電商平臺的優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可以考慮利用前端電商平臺作為切入點接觸到更多的客戶,然后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結合成熟的傳統線下模式解決這些不同的需求。因為知識產權、特別是其中的專利和訴訟等,是非常專業的法律服務,它與一些生活類、日用品類、消耗品類的行業存在顯著的差異,在目前的條件下無法實現真正的線上一站式服務。
盡管形式都是從事知識產權服務電商,但是在業務側重點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知果果比較專注于線上,快智慧比較專注于線下,而知了網則更加著力打造第三方服務平臺,試圖轉變用戶觀念,從而贏得更多消費群體的青睞。
“互聯網+”企業四大落地系統(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化,目前來看,主要分為六種商業模式。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就這六種商業模式與專利服務結合進行分析探討。
(一)工具+社群+商業模式
互聯網正在催熟新的商業模式即"工具+社群+電商/微商"的混合模式。比如微信最開始就是一個社交工具,先是通過各自工具屬性/社交屬性/價值內容的核心功能過濾到海量的目標用戶,加入了朋友圈點贊與評論等社區功能,繼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選商品、電影票、手機話費充值等商業功能。專利服務是一對一的專業化服務,
IPRdaily類似于該模式。權大師新發布的免費商標搜索軟件,包括APP和Web端,也可以在"工具+商業模式"上加以引申。
(二)長尾型商業模式
長尾這個概念描述了媒體行業從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到銷售龐大數量的利基產品的轉變,雖然每種利基產品相對而言只產生小額銷售量。但利基產品銷售總額可以與傳統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的銷售模式媲美。通過C2B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核心是"多款少量"。
2014年公開資料顯示,全年商標業務共計283萬起,累積金額939300萬元。但商標注冊只是一個初創企業知識產權和法律服務的開始。后續的商標維護,法律咨詢都將展現出這個垂直市場里長尾效應的巨大吸引力。
因而,對于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企業來說,打通完整的知識產權產業鏈,同時實現產業鏈的聯動和閉環,或是改變目前不盈利狀況的重要手段。
(三)跨界商業模式
雕爺不僅做了牛腩,還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餅,還進軍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機,做了電視,做了農業,還要做汽車、智能家居。
專利服務的專業性決定這種模式只能在內部實現聯合,但很難與外界進行跨界,因而其跨界更多的是內部資源的整合和產業鏈的銜接。以豬八戒千萬戰略投資快智慧合作為例,豬八戒網作為企業一站式眾包服務平臺,恰好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免費商業模式
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是以免費、好的產品吸引到很多的用戶,然后通過新的產品或服務給不同的用戶,在此基礎上再構建商業模式。比如360安全衛士、QQ用戶等。互聯網顛覆傳統企業的常用打法就是在傳統企業用來賺錢的領域免費,從而徹底把傳統企業的客戶群帶走,繼而轉化成流量,然后再利用延伸價值鏈或增值服務來實現盈利。企業投入一定的成本開發出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如果可以供數量不受限制的用戶使用,攤到每個用戶身上的成本幾乎為零,這樣的產品和服務是可以免費的。即邊際成本為零。
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免費是相對,畢竟專利申請的整個流程的邊際成本并不是為0,專利代理人每辦理一件專利申請,都要花時間、精力,專利代理機構也需要相應成本。所以,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行業采取的部分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這一模式。用免費的方式來吸引流量,用提供增值、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獲取收入。而這也是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威脅傳統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重要殺手锏。
(五)O2O商業模式
O2O就是線上交易、線下體驗消費的商務模式,主要包括兩種場景:一是線上到線下,用戶在線上購買或預訂服務,再到線下商戶實地享受服務,目前這種類型比較多;二是線下到線上,用戶通過線下實體店體驗并選好商品,然后通過線上下單來購買商品。
與知果果等提供全流程線上服務不同,快智慧目前的服務模式涉及線上部分的很少,更多的是線下工作。快智慧目前的服務模式涉及線上部分的很少,更多的是線下工作。目前快智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線下服務標準化的梳理、用戶體驗的提升、服務質量的提高等方面。
(六)平臺商業模式
平臺型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打造足夠大的平臺,產品更為多元化和多樣化,更加重視用戶體驗和產品的閉環設計。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難以捉摸,單靠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人才和能力很難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打開企業的邊界,建立一個更大的商業生態網絡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平臺以最快的速度匯聚資源,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個性化需求。所以平臺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多方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平臺商業模式包括三種運作模式:自營型、平臺型、自營+平臺型。其中,平臺型適合中小專利代理機構。由于中小專利代理機構,在人員結構上,缺乏專業的市場團隊,造成很多優秀的執業專利代理人沒有優質的業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目前,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商業模式競爭階段。無論是互聯網巨頭在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領域的投資布局,上市知識產權代理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還是創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