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 下一個朝陽行業
精準醫療又叫個性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
國內醫療巨大的需求現狀以及外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具有針對性、高效性及預防性等特征的精準醫療迎來了發展東風,將開啟醫療新時代。
中國醫療支出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療機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我國在醫療衛生支出呈上行的趨勢,但相較于醫療走在前列的美國來講,我國醫療支出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相對比例來看,我國醫療衛生支出占比才1.41%,而美國為17.9%。人均醫療支出與平均預期壽命成明顯的正相關,為了提高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未來我國醫療支出有望繼續上行,且空間仍較大。
圖表:中美兩國醫療衛生支出占GDP比例(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內癌癥死亡率和新生兒殘疾率形勢形成巨大需求
從我國的死亡率來看,重大疾病的死亡率呈明顯上行趨勢。2012年中國癌癥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占全球發病的1/5,癌癥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占全球癌癥死亡人數的1/4。美國近些年來癌癥的發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約在60%至70%,而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30%左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國癌癥發病數和死亡數到2020年預計將上升至400萬人和300萬人。對這類惡性疾病的治療,一方面是加大這類疾病治療藥物的研發突破,另一方面從精準治療角度進行治療技術的突破(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個性化治療)。
在倍受關注的新生兒健康上,根據2011年《中國婦幼衛生事業發展報告》統計,近年來,我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由1996年的每萬人中87.7人,上升到2010年的每萬人中149.9人,增長幅度達到70.9%。因此優生優育需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及新生兒疾病篩查等防線的幫助,這塊的投入亟需進一步增加。
精準醫療發展的關鍵——基因檢測技術正迎來政策風
在歐美等國家基因測序進入臨床后,從2010年開始,國內基因測序市場逐漸起來,中國的醫院也紛紛引入,但國內使用的基因測序儀及相關試劑、軟件,均未獲得國家對醫療器械的審評審批,屬于“違法醫用”,收費也非常混亂從幾十萬到幾千元不等。
2015年1月15日衛計委婦幼保健服務司發布了《關于產前診斷機構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不診斷臨床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審批通過了109家醫療機構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不診斷(NIPT)臨床試點。政策的出臺顯示出國家對基因測序領域的大力支持,也使得中國基因測序行業逐步走向規范,未來試點有望繼續放開,加上在腫瘤診斷及個性化醫療等方面的應用也將逐步興起,基因測序行將進入發展黃金期。
前瞻分析,在我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及新生兒殘疾率嚴峻的形勢下,精準醫療作為醫療模式的革新對提高我國國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未來的投入有望提升,將在基因測序技術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迎來黃金發展期。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