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融資難 電站建設期融資成為快速發展制約因素
相比較其他被五大四小所壟斷的電源投資,光伏電站的投資主體大多為民營企業。2013年約4成為民營企業,2014年約6成為民營企業,而目前電站融資(無論是分布式還是地面電站),金融機構均是按照電站持有方來給定評級和資金成本,所以民營企業出現了融資難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太陽能發電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光伏電站融資又分為項目前期融資、項目建設期融資以及項目運營融資,在三個融資階段哪一個階段融資又最為關鍵呢?
圖表1:光伏地面電站裝機流程和融資過程
資料來源:光大證券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1、前期融資:無法獲得銀行融資
前期融資主要指獲得大路條之前所有的可研及公關費用,費用比較小,根據項目和地區的不同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但是購買或者競購路條,則可能較高,天合光能在云南的云冶300MW項目路條則高達2.4億元,通常價格在0.4-0.5元/瓦。這筆資金是無法通過基于項目的債務融資或者項目相關的股權獲得,需要使用自有資金。但一些資質較好的企業可以成立產業基金,構建類似優先劣后的產品。
2、項目建設融資:資金需求量大,融資難度也很大
即“大路條”獲得批準以后,公司需要針對建設進行采購。這筆資金許多項目開發公司或者運營公司將與EPC商協定,按照181的方式付款,即先預付10%,再根據工程進度付款80%,1年以后再付款10%。但絕大多數EPC公司資金缺乏,需要項目開發商(電站持有者)與EPC商共同尋找融資。
該筆項目貸款難以獲得,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對電站不了解,不敢在項目建設期進行貸款。但在有擔保的情況下,信托、租賃等金融機構將會以類似于房地產的夾層融資的形式進行貸款。如愛康科技用上市公司擔保的形式獲取建設期間的貸款。但這類貸款資金成本較高,在10%-15%,此外只有對光伏產業比較了解的公司才會對其進行貸款,而多數公司并不了解這個行業,從而束縛了資金的投入。
3、項目運營融資:融資難度下降,但提高融資比例是難題
并網發電以后,銀行則可為其進行貸款。但是目前僅有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可以為光伏電站項目提供長達15年的項目運營貸款,其他銀行均只能做到3-5年,極少數案例可達8年。貸款期限較短,這導致了項目現金流無法覆蓋貸款額,這樣貸款額度就減少,略有折扣,實際上大多數公司的非國開行的項目融資額往往只有50%-70%,低于市場上預期的70-80%的比例。
用20億元來建設電站,在理想的情況下能夠最終形成100億價值的電站,但是這個過程由于融資受阻而大大阻礙了其發展速度。如果不利用建設期融資的話,半年才能建成一個價值20億元的電站,在建設完畢獲得銀行80%的貸款后,才能建設下一個價值16億元的電站,如此需要2-3年才能完成100億元價值的電站。
如果建設期能夠融資50%的話,則將大大降低自有資金的占用比例,在同一時間可以把項目開工量提升一倍,這將大大加速電站的開發。雖然提高電站運營期融資比例也有助于項目的快速發展,比如目前電站運營期融資的比例一般在70%,由于一些公司對項目進行了二次融資,可以達到80%,但增加的10%的自有資金用于開發其他項目的額提升速度明顯小于建設期融資。因此,建設期融資成為電站快速發展的關鍵節點。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