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電價優勢促多晶硅企業紛紛押寶西北部
迫于生存壓力,考慮到多晶硅生產的電耗成本占到總成本的三成以上,而我國西北部地區的電價相對低廉,很多企業便把寶押在了該地區的區位優勢上。目前看來,國內開工的多晶硅企業半數以上位于西北部地區,計劃新增產能的大部分也位于西北部地區,就連部分中東部的多晶硅企業也在醞釀將工廠遷移至西北部地區。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多晶硅生產成本主要由電力、TCS三氯氫硅、折舊、蒸汽、人力成本等構成,其中電力成本占比高達32%。
圖表1:多晶硅生產成本構成(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多晶硅企業之所以趨之若鶩地奔向西北,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電力價格便宜,通過協調利用當地已建成的自備電廠,大工業用電普遍在0.2~0.4元/千瓦時,能有效降低成本;其次,當地可配套煤炭等礦產資源,將其變現后能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再次,投資較低,千噸產能平均投資可降至2億元,能減少資本支出,降低折舊;最后,多晶硅產業具有明顯后發優勢,可充分利用先進設備和先進生產工藝,降低生產能耗和物耗。
然而多晶硅企業紛紛押寶西部真的是明智選擇么?西北部地區在生產多晶硅方面也存在著眾多制約因素:一是環境容量較小,生態較為脆弱,再加上這幾年高載能產業紛紛向該地區轉移,新上多晶硅項目可能會受到限制;二是水資源較為匱乏,而多晶硅生產除了電耗高之外,水耗也不低,這樣可能會限制工廠的布局;三是若將現有工廠西遷,設備可利用率不高;四是人才方面的制約。
目前市場普遍存在一種誤區,對新疆、內蒙等地發展多晶硅抱以巨大熱忱,認為地域電價是決定性優勢,但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不僅僅是資源優勢,其技術的先進性、人才和管理優勢才是搶占市場的重要砝碼。由于技術進步將帶來多晶硅生產耗電量大幅下降,再加上電力體制改革和特高壓技術將把全國范圍內的電價差異縮小,未來西北部電價優勢是否還能長存尚不清楚,加之西北部的種種制約,選擇在西北部建廠未必是明智之舉。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隨著光伏產業鏈產品價格的下滑、政府扶持政策的調整、企業優勝劣汰,我國光伏發電產業有望走出低迷,得到較快發展,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潛力較大,光伏發電產業景氣度回...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