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眾籌點燃創業激情 助中國涌現千千萬萬個褚時健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此前,出臺《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 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一系列文件的出臺都在為互聯網迅速發展下的智慧農業打下良好基礎。
在互聯網+的春風吹拂下,廣袤的農村田野似乎煥發出新的生機。一大批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成立。這些平臺給大眾帶來了諸多特色農產品同時購物也非常方便。這些平臺中,除了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淘寶、京東、蘇寧這類電子商務巨頭,也有一些模式新穎,服務創新的平臺。其中農業眾籌平臺就是一類。
2014年3月,我國第一家農業眾籌平臺"嘗鮮眾籌"上線。
2014年4月,定位于F2F(FamilytoFarm)的"大家種"上線。
2014年7月,山東省內第一家農業眾籌平臺"有機有利"試運營3個月后正式上線;月底,眾籌網召開發布會,宣布進軍農業眾籌領域。
隨著眾籌行業的興起及其垂直細分趨勢的加劇,今年3月以來國內陸續出現了幾家農業眾籌平臺,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農業搭載眾籌平臺,不僅可以極大地拓寬宣傳渠道,而且更有效樹立品牌形象,省去繁雜的中間環節,讓買賣雙方受益。農業牽手眾籌,還可以讓人們有機會參與到實際生產過程中,體驗田園樂趣,享受綠色安全食品。
圖表:農業眾籌的流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互聯網+智慧農業趨勢前瞻與產業鏈投資戰略分析報告》數據統計,2015年,在多個眾籌平臺(包括淘寶眾籌模式,目的在于以銷定產,讓農作物種植者更加了解市場需求,避免盲目扎堆種植帶來的農產品價格猛漲猛跌。每年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農產品損耗數以億計,加上流通儲存環節上的損失,農產品互聯網化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阿里,京東,一號店等全部電商的農產品銷售額加在一起才剛剛突破百億,而農業市場規模估計在10萬億以上,市場空間巨大。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已經把眼光投向了農村這片藍海,每一個眾籌項目背后都有一個創業者或者一個創業團隊,他們將在農村的土地上托起希望的太陽。中國地域廣闊,物產豐富,從來不缺乏富有特色的農產品,缺的就是營銷。如今的興起的眾籌模式,必將為大眾帶來更多“褚橙”式的產品,使更多的農民或者創業者成為下一個褚時健。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智慧城市今后的發展之路 |
嫁接互聯網+成為智慧建筑發展的熱門趨勢 |
八大互聯網公司評中國幸福城市 智慧城市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