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 互聯網征信行業乘風而起
近日,央行等國務院十部委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個意見堪稱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法”,是針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頂層制度設計。互聯網金融意見出爐,對于行業來說可謂是大利好,因為從內容來看,國家將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放在了首位,明確強調支持互聯網金融各種形態的發展,并將其定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力金融工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意見》專門有一節內容對征信行業給出了指導意見:
(六)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互聯網金融配套服務體系。支持大數據存儲、網絡與信息安全維護等技術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從業機構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動符合條件的相關從業機構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允許有條件的從業機構依法申請征信業務許可。支持具備資質的信用中介組織開展互聯網企業信用評級,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鼓勵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為互聯網企業提供相關專業服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征信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征信體系建設從信貸征信起步,目前已形成以人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主導、市場化征信機構為輔的多元化格局。人行征信系統作為基礎數據庫,是征信體系的核心環節;立足于細分市場的市場化征信機構,發揮其細分數據優勢,兩者差異化配合構建了完整的征信系統。從服務對象來看,目前國內針對大中型企業征信服務的市場格局已相對穩定,而針對個人征信服務和小微企業征信服務的市場尚不成熟,正在競爭中成長。
圖表:中國征信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今年初央行批準8家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的相關準備工作,個人征信業務市場化大幕就此開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信用交易的發展和擴大、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對外經濟交往的增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征信業得到迅速發展。據機構預測,我國個人征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而目前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總規模僅為20億元。在很多人看來,征信市場是傳統金融的最后一個“堡壘”,也是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最大“金礦”。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征信體系加速完善 互聯網金融市場趨勢分 |
網絡信息化推動征信體系建設 |
個人征信市場化發展 互聯網金融將發揮鰱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