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轉型在即 煤化工迎來轉折點
煤炭行業步入夕陽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煤炭產量完成38.7億噸左右,同比下降2.5%,近年來首次出現降低。同時,煤炭庫存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12月底,煤炭企業存煤8700萬噸,比年初增長2.6%;重點發電企業存煤9455萬噸,比年初增加1409萬噸,增長17.1%。煤炭企業去庫存壓力繼續放大。煤炭市場景氣指數也未恢復到正常水平。2012-2014年煤炭市場景氣指數持續處于負值,2015年3月份指數為-52.1,比2月回落8.9個基點,達到近年來的最低點,反映市場預期較為悲觀。
此外,運價下跌帶來的廉價進口煤的沖擊以及傳統耗煤大戶鋼鐵業的不景氣,使得國內煤炭行業在2015年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隨著我國對于煤炭行業的整合越來越深入,煤炭行業將會告別過去的快速發展階段,進入調整和洗牌。
圖表1:2008-2014年煤炭產量及同比增長(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因此,傳統煤炭產業已經步入夕陽,走精細化工產品路線,提高產品附加值已經迫在眉睫。而煤化工產業很好的彌補了傳統煤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缺陷,大大提升行業潛在價值,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產品也更為環保,符合當前清潔能源消費主張。
煤化工產業迎來轉折點
從行業發展周期來看,在2003、2004年以來,我國煤化工出現了過熱的現象,行業的利潤有所下降,同時產能在短期內并沒有很大的變化,這使的行業內一些產品出現過剩現象。但由于我國的資源狀況是富煤、缺油、少氣,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國家對于能源安全的重視,煤化工在我國的景氣度逐漸上升。但隨后,由于國內為經濟形勢惡化,煤化工產品下游需求不旺,而行業的產能又大量釋放,造成行業經濟度再次下降。
2005年以來,我國逐步規范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同時由于石油等資源的緊缺,使行業經營出現了很大的發展空間。2009年國家發改委控制對于煤化工的審批,使得煤化工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2012年以來,煤化工在政策層面不斷暖化,對于煤化工項目的審批逐漸加速,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的發展出現較為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入2014年,由于國內經濟形勢較差,化工產品普遍價格疲軟,加之原油價格下行劇烈,煤化工受到嚴重沖擊,行業的發展態勢惡化。
進入2015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煤化工投資項目在爭議中重啟,國家能源局分別出臺了《關于有序開展煤制氣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穩步推進煤制油產業化示范的指導意見》相關政策,旨在對行業投資重啟規劃和引導。
筆者認為,就目前來看未來更有可能設立產業扶持基金和列入國家戰略,當前煤化工產業正處于行業低迷時期,而國內原油資源短缺而煤炭資源豐富,又是發展煤化工、尤其是現代新型煤化工的最根本原因。發展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不僅是出于經濟性的考慮,更是出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能源結構穩定轉型和能源安全的考慮。因此2015年很有可能是行業走向繁榮的轉折點。
圖表2:我國煤化工產業周期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煤制油緩解煤炭產能過剩 新能源市場分析 |
緩解煤炭產業矛盾 新能源發展趨勢分析 |
煤企下調煤價 煤炭市場弱勢調整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