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深圳跨年迷笛音樂節 行業堅守者的成功
一、迷笛音樂節被稱為中國的“伍德斯托克”
1415年深圳款迷笛音樂節主題為“內心的歌唱”,音樂節將于12月31日、1月1日和1月2日三天在深圳龍崗大運體育中心舉辦,演出陣容比較強大。迷笛音樂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被粉絲稱為中國的“伍德斯托克”。
在1969年的美國,40多萬年輕人從美國各地共同集聚到一個叫伍德斯托克的小鎮,開始了一場為期三天以“和平與音樂”為主題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該場音樂節充滿著“垮掉派”氣氛,是所有民主分子、搖滾青年、頹廢分子的天堂。然而在此后的30年里,搖滾樂逐漸成為西方流行樂壇的主流,大型露天搖滾音樂會也比比皆是,而在假期背包容桂于各地趕場參加搖滾音樂節的青年們,也早已將這當成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與此同時,搖滾樂的商業價值也被挖掘到極致,音樂節因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推廣。盡管音樂節在國外早已風行幾十年。但其在中國演出市場迅速發展是在2000年之后。
二、2013年我國音樂節總收入約為6.5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演藝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音樂類演出總場次1.65萬場,票房總收入達43.06億,占演出市場票房總收入的32.8%,居各類型演出票房收入首位。其中在專業劇場內舉辦的音樂類演出共1.51萬場,票房總收入21.7億元,大型戶外演唱會1250余場,票房總收入16.86億,大型音樂節約150場,票房總收入4.5億元。
圖表1:2013年音樂類演出票房分布(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3年國內大型音樂節場次約為150場,總收入達到6.5億元,其中贊助及其他周邊收入約為2億元。音樂節總場次與2012年基本持平,并表現出幾大特點:一是政府主辦、推廣旅游的音樂節迅速減少;二是國外知名品牌音樂節逐步進入國內市場;三是以“恒大音樂節”為代表的巡演形式開辟新的商業模式。
三、堅守者的成功
隨著我國演藝產業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和營銷環境的不斷發展,我國演藝市場規模的不斷增大,觀看演藝的觀眾數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在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下,迷笛音樂節堅持自己的風格,成為音樂節演出市場上的成功者。
2000年,北京迷笛音樂學校舉辦首屆迷笛音樂節。經過3年的免費演出,音樂節規模逐漸增大。2004年,迷笛音樂節走出了迷笛學校并開始售票。在摸索中,迷笛音樂節的制作團隊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讓迷笛音樂節的規模越辦越大,并最終讓“音樂節”的概念深入人心。至2007年第八屆音樂節才終于實現真正的盈利,至此,音樂節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認識和推廣。迷笛音樂節被稱為中國的“伍德斯托克”。
相關推薦 |
中國旅游演藝市場空間廣闊 2020年市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