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丹版《衛子夫》火熱熒屏 折射出電視劇行業轉型的必要性
2011年一部《后宮甄嬛傳》的問世,不僅引來內地觀眾全民追捧,而且漂洋過海遠赴日本、韓國等鄰國發光發熱,扭轉多年來韓流"侵蝕"大陸電視劇的局面,最重要的是為大陸電視劇的制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宮斗、女人戲是收視率的保障。
自開拍時起就備受矚目的《衛子夫》于8月20日正式登陸熒屏,引來鮮花和板磚齊飛,爭議最大的莫過于王珞丹的扮相和"白蓮花式"人物的定型。此劇由香港now TV(歸屬于香港TVB)和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制作,擺脫了以往合拍片如《歲月風云》、《摘星之旅》等在大陸和香港市場"兩邊不討好"的局面,主要源于收視群體的主次分明、播出平臺的選擇和組織形式的改良。而此次合作正是順應了在全媒體時代下電視劇行業的轉型趨勢。
圖表1:《衛子夫》的優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前,雖然國家文化產業利好政策不斷釋放,電視劇播出平臺多樣化、受眾需求快速提升、產業投資和規模激增,但目前中國電視劇市場仍是虛假繁榮,泡沫在放大。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2015-2020年中國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分析顯示,中國每年電視劇生產量為1.5萬集左右,但只有約8000集能得到播出,其他的片子基本拍完就進了倉庫。這表明,中國電視劇行業還處于低層次發展階段,上下游從業者整體上比較浮躁。
圖表2:2007-2013年生產完成并獲得發行許可證劇目部數與集數對比(單位:部,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同時,近幾年網絡視頻加大購劇投入,使得演員片酬、電視劇制作成本急劇攀升。雖然2012年以來,電視劇網絡版權開始大幅回落,但演員片酬并沒有同步大幅下降,這極大地影響了制作投入。而人力成本、拍攝設備、場地成本等也都在上漲,從而影響整個電視劇產業鏈。
因此,在產能過剩、跟風嚴重的形勢下,電視劇題材創作、營銷傳播的轉型升級、電視劇制作機構和播出機構加快制播體制轉型是中國電視劇行業的必然要求。而《衛子夫》正是近年來成功轉型不多的優秀案例之一。
前瞻網電視劇研究報告分析認為,總體來看,電視劇行業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首先,驅動電視劇行業規模整體向上的動因在于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整體廣告收入的提升,目前電視臺雖然面臨視頻網站的競爭,但強勢省級衛視仍屬于稀缺資源,其廣告收入在未來幾年仍有可能穩步上升,視頻網站更多擠占的是弱勢電視頻道的廣告收入。
其次,視頻網站加入購劇行列一方面其用于內容采購的支出占廣告收入的比例會高于電視臺用于內容采購的廣告占比,同時視頻網站對內容的采購會更集中于優勢資源,這有利于制作精良的電視劇公司的后續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電視劇行業的發展環境以及發展現狀;全媒體時代電視劇轉型升級迫切性;國外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情況;中國電視劇制播體制、創作、營銷以及投融資轉型升級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