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事件”考驗我國肉制品生產安全
近兩日,關于上海福喜食品公司使用問題原材料加工肉制品的事情持續發酵,事件起源于東方衛視記者的一篇報道,該記者在福喜食品臥底兩個月,發現作為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肉類供應的商福喜存在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
而在此之前的7月17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剛發布了《關于深入開展肉及肉制品檢查執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將保障肉及肉制品質量安全作為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在“福喜事件”的影響下,肉制品行業又一次被推倒了風口浪尖。
近幾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肉制品的消費量也不斷增加。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肉制品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我國肉類總產量8536萬噸,比上年增長1.80%。其中,豬肉產量5053.10萬噸,較上年較少18.1萬噸同,比下降0.4%;牛肉產量647.5萬噸,較上年下降0.90%;羊肉產量393.1萬噸,較上年下降1.40%;禽肉產量1708.8萬噸,同比增長3.20%。
圖表1:2007-2013年中國肉類總產量及年增長率(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中國肉類協會的資料,2013年我國肉類產品的產量已經提前達到“十二五”肉類工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的8500萬噸的總量目標。然而如何保障肉制品的生產安全,我國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我國肉制品行業產品安全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較為落后。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嚴格的肉制品產品檢測體系。以美國豬肉檢測為例,美國豬肉制品采取HACCP認證,HACCP系統允許食品評估可能影響產品的危害類型,實行控制,防止此類危害發生或極大降低危害的發生率,監管此類控制的效果,保持監管紀錄。另一大肉制品消費市場歐盟,擁有全球最安全的食品生產鏈,并設立了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全面負責歐盟食品安全。而我國在肉制品檢測上,無論是法律體系、監管對于還是檢測體系與風險管理,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也就不難理解福喜員工說的"問題肉制品優先供應中國市場"。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肉制品安全尤是如此。這次“福喜事件”再一次考驗了我國肉制品的生產安全。作為國際性跨國企業的福喜尚且如此,其他肉制品企業生產安全可見不容樂觀。解決肉制品生產安全,我國依然任重道遠。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