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中低端市場兩面夾擊 盈利遭遇困境
外資主導高端市場 本土廠商跟隨
全球MLCC生產實力存在明顯的區域性特征,生產廠商主要分布于日本、歐美、韓國和臺灣。其中日本企業包括日本電氣化學(TDK)、太陽誘電(TaiyoYuden)、村田、京瓷等,韓國企業包括三星電機(Semco)、三和,臺灣有國巨、華新科、禾伸堂等。目前,全球MLCC行業主要被日系廠商所主導,日系廠商規模普遍較大,而且在技術水平上處于領先。
這些國際巨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了中國市場,通過合資或獨資的方式在華建廠,并牢牢把握了中國市場,尤其在高端產品市場上,甚至成為中國MLCC的壟斷者。目前國內有20余家MLCC本土供應商,由于起步晚,企業研發投入少,造成技術落后,競爭力弱,在市場上處于跟隨者的地位。尤其在需求最大的手機和計算機領域,MLCC的本土廠商競爭實力較弱,大部分手機制造廠商采用國外生產的MLCC,如蘋果手機使用的MLCC是日本的村田制作所生產。
圖表:MLCC行業現有企業的競爭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低端市場兩面夾擊 盈利遭遇困境
外資企業在高端MLCC產品市場上以其技術先進和產品性能指標高著稱,在這一市場上外資企業掌握著價格的定價權。本土企業則憑借價格上的優勢掌控了中低端市場,但是,近年來本土企業在價格上的優勢正在逐步喪失。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MLCC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主要原因如下:1、家電等下游整機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下游客戶進一步壓低價格;2、中低端市場過度競爭,價格戰在所難免;3、中低端產品本身附加值低,企業的議價能力弱。據統計,中低端MLCC產品價格正每年以5%-7%的速度在下降。
而另一方面,隨著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及能源成本的逐漸上升,制造業的生產成本正在逐步提升。在成本上漲、價格下跌的雙重夾擊下,中低端MLCC市場盈利水平不斷下滑,行業已微利甚至有企業出現虧損。如宇陽控股由于受到MLCC產品的毛利率持續下降的影響,以致該業務分部曾在2012年度出現虧損。
行業將加速淘汰,提升競爭力是關鍵
我國中低端MLCC市場競爭已近乎白熱化,未來行業加快整合是必然趨勢,將有一批小企業面臨被淘汰。在當前的形勢下,價格已不是廠商競爭的唯一優勢,目前低端市場上成本降低的空間已不大,本土企業必須加大技術研發,壯大自己,攻入手機、平板電腦等中高端市場,才能真正實現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