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市黃標車淘汰加速 獎懲并行才能取得實效
2013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突破1.37億輛,汽車產銷突破2100萬輛,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車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汽車消費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了嚴重的污染問題。特別是隨著我國黃標車數量的增加,汽車尾氣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也開始加大。(所謂的黃標車是指指排放水平低于國一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國三排放標準的柴油車)
數據顯示:1輛黃標車的污染排放量,分別相當于5輛國Ⅰ排放標準、7輛國Ⅱ排放標準、14輛國Ⅲ排放標準、28多輛國Ⅳ排放標準的機動車所排放的污染。因此,治理黃標車成為我國保護環境的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其中,重點提出了黃標車的淘汰規模與重點整治區域。《方案》中提出:2014年底前,在全國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柴油,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到2015年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油和柴油;全國淘汰2005年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
自《方案》公布后,我國多個城市出臺了相應淘汰方案。與去年相比,各大城市的治理力度均有所加大。無論是在淘汰數量,還是在補貼、懲處方面,均有所提升。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報廢汽車回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雖然各大城市淘汰黃標車的力度有所不同,但在淘汰措施上基本都采用了補貼的方式。以武漢為例,2015年年底前,提前淘汰未到報廢期的黃標車,車主可享受2600-15730元的補貼。2014年淘汰將比明年淘汰多獲得200-1100元。下表列示了部分城市黃標車的淘汰目標以及補貼程度。
圖表:重點城市黃標車與老舊車淘汰力度對比表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隨著地方政府整治環境污染壓力的加大,對淘汰黃標車的補貼的力度也有所提高。但是前瞻網報廢汽車回收行業報告分析認為,加大淘汰補貼無可厚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方面,與購買新車相比,淘汰補貼的額度仍然較低,消費者不愿意提前報廢。特別是對于一些運營車輛,與使用新車相比,黃標車能繼續帶來更大的收益;另一方面,我國報廢汽車回收市場以及二手車市場發展的水平較低,在市場監管存在漏洞的情況下,很多黃標車都流入了二手車市場。
除此之外,淘汰黃標車的補貼資金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如何籌措足夠的資金已達到淘汰目標,對各級政府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前瞻網報廢汽車回收行業報告分析認為,除了加大補貼之外,還應當加大懲處與管理力度。采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疏導兼有,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劃定黃標車限行和禁行區域、從嚴查處檢測機構違規行為、鼓勵汽車生產和銷售企業對提前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后購買新車用戶實行讓利銷售等。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