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節能服務廣闊市場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將迅速得到推廣
由于經濟結構等問題,我國一次能源消耗占全球的20%左右,2013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達到了0.74噸標準煤/萬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近2倍。我國“十二五”規劃曾提出,2015年全國GDP能耗相對2010年下降16%,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左右。但是2011-2013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僅8.88%,要完成規劃目標,2014-2015年單位GDP能耗則需要平均下降3.98%。節能服務廣闊的市場前景將推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迅速推廣。
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的主要方式為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能效水平,加強工業、建筑、交運、農業等行業的節能管理。我國也開始建立并完善節能行業產業鏈,包括節能相關材料、節能設備制造、節能應用和服務。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EMC)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節能服務行業產值從2004年的33.6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155.6億元,復合增速高達58.78%。
2004-2013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及同比增速(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在所有節能產業服務模式中,合同能源管理成為節能服務行業的主導模式。節能服務主要包括:用能狀況診斷、節能項目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也相應地產生了各種商業模式--節能工程總包(EPC或BT),合同能源管理(EMC)等。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節能服務模式,例如鋼鐵企業節能一般選擇EPC或BT模式,水泥企業一般選擇EPC或EMC。但是隨著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的優勢逐步顯現,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節能服務行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前瞻發布的合同能源管理行業報告顯示,2004-2013年,我國合同能源管理(EMC)總投資額從11.0億元增長到742.3億元,復合增速高達59.71%;形成節能量2559萬噸標準煤,占2013年全國節能能力目標(6000萬噸標準煤)的42.65%,已經是節能服務產業的主導模式。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節能效益分享型和節能量保證型又是主要模式。2012年,節能效益分享模式占合同能源管理投資總量的47%;節能量保證型占44%;能源費用托管型占4%。
節能效益分享型是指節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風險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項目實施完畢,經雙方共同確認節能率后,在項目合同期內,雙方按比例分享節能效益;項目合同結束后,先進高效節能設備無償移交給客戶企業使用,以后所產生的節能收益全歸企業享受。該模式適用于誠信度很高的企業。
節能量保證型則是指節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風險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在項目合同期內,節能服務公司向客戶企業承諾某一比例的節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達不到承諾節能量的部分,由公司負擔;超出承諾節能量的部分,雙方分享,直至公司收回全部節能項目投資后,項目合同結束,先進高效節能設備無償移交給企業使用,以后所產生的節能收益全歸企業享受。作為回報,客戶在項目施工驗收結束后,立即將所有工程款支付。如果實施節能措施后的合同期內,項目的節能收益沒有達到在合同中承諾的數字,那么節能服務公司必須將這部分收益差額退還給客戶。一般還有專門的保險公司參與這樣的項目,一旦項目失敗,保險公司將承擔節能服務公司不負責賠償的部分。該模式適用于誠信度較高、節能意識一般的企業。
能源費用托管型是指節能公司負責改造企業的高耗能設備,并管理其用能設備。在項目合同期內,雙方按約定的能源費用和管理費用承包企業的能源消耗和維護。項目合同結束后,先進高效節能設備無償移交給企業使用,以后所產生的節能收益全歸企業享受。該模式適用于誠信度較低、沒有節能意識的企業,一般不采用。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