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消費者能享受到香港價
5月9日晚,工信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5月10日起,中國將放開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2014年,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一款手機套餐服務,套餐是68港元(約合54元人民幣),包含了1700分鐘本地通話時間、1萬條本地短信及本地無限上網流量等優惠服務。此套餐推出后,在消費者群體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那么此次電信資費走向市場調節價,大陸的消費者就能享受到“香港價”了嗎?
2014年5月9日,工信部發布《關于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告》,決定放開各類電信業務資費。新政策可以主要概況為以下內容:所有電信業務進行市場調節,由電信企業自主定價;鼓勵為城鄉低收入群體提供優惠資費;提高資費透明度,不得片面夸大優惠幅度;協議必須包含資費標準、計費方式、對應服務和適用期限等內容;對業務打包銷售時,須另外提供單項業務資費;未經用戶同意,企業不得擅自更改約定資費方案。整體上來看,這是工信部在市場化領域的又一次讓位,具有積極意義,對于電信消費者而言絕對是一個利好消息。從全球電信業來看,資費的市場化也是大勢所趨。
此前,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價格戰可謂也是層出不窮。浙江聯通曾推出“隨意打”業務引起了工信部的調查。以前電信運營商若要下調資費,需要先經過主管部門同意,主管部門權衡利弊后,中間可能受到其他電信運營商的抗議而使得資費下調可能不予通過。但定價放開后,該限制將被打破。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定價將更加自由。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移動通信設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認為,前段時間雖然政策并沒有出臺,但是工信部已默許了中移動4G資費自由定價,中國移動4G資費從原來的最低消費138元,現在降低到了58元。同時三大電信運營商高管先后在公開場合表示,電信資費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尤其是4G資費,資費調節的“余地”更大,也預示著三大電信運營商在4G資費上不可避免的進行價格戰。
前瞻網移動通信行業報告認為,雖然用戶會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優惠,但是還是不能享受到“香港價”。該政策的出臺并不意味著是電信業大門的全面放開。促成此次資費全面放開的主要是虛擬運營商。目前,工信部發放了19家虛擬運營商牌照,與中移動簽約企業獲得牌照后,虛擬運營商數量將會“劇增”。虛擬運營商的互聯網玩法使得三大電信運營商非常難受。但是市場的自由競爭,需要公平、公正、合理的環境,在沒有《電信法》出臺的背景下,電信主管部門仍然具有絕對的話語權。政策的出臺使得電信資費將有所下降,大不會大規模下降。其一,主管部門近些年從最早的政府定價到只管資費上限不管下限,再到定價權交給運營商;加上競爭日益激烈,現在三大運營商的資費遠低于過去的最高定價,即使市場化也不會有太大沖擊。其二,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依然只有三家,競爭數量依然與香港相差較大,競爭者數量決定了即便放開定價,也不足以形成最充分的競爭,讓消費者享受到“香港價”。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