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保法》終獲通過 政策助力下環保產業一片藍海
4月24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環保法修訂案。草案經歷4次審議后,終于定稿。這部法律在明確政府責任、加大對違法排污的懲罰力度、加大信息公開等方面有重要突破,被專家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新環保法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在政策的助力下,環保產業一片藍海。
首次將生態保護紅線寫入法律。2014年初,環保部發布《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成為我國首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綱領性技術指導文件。新《環保法》中強調“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生態保護紅線的設立,將推動一批重大生態工程的建設,湖泊生態保護、水治理、風沙治理等領域將迎來利好。
增加了環境污染公共監測預警的機制。新環保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在環境受到污染,可能影響到公共健康和環境安全的時候,應當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建立公共監測預警機制的要求將直接拉動環保在線監測儀器及相關實驗室儀器的需求。
加大企業污染懲罰成本。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上不封頂。企業處罰力度的加大,將倒逼企業加大環保技術與設備的投入,這為環保產業長期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行官員責任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如果有不符合環保法規定的行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政府官員的責任制將直接拉動地方政府在環保上的投入,尤其會加大在環境防治上的力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城市環保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加強法制建設將為我國生態保護工作的開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次新環保法的修訂,將為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奠定很好的制度基礎,環保產業鏈相關企業將受益。
具體來看,根據前瞻網城市環保產業報告分析,未來受益的企業包括:一與自然資源開發和保護有關的生產服務企業;二與節能降耗技術、減排及降低產品有害物質含量有關的技術研究開發、設備生產企業;三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四提供環境監測、污染治理等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