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土地財政依賴度排名發布 房價泡沫短期內依舊難破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研究院聯合研究并發布“我國23個省份‘土地財政依賴度’排名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浙江、天津兩地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都有2/3的份額要靠賣地來償還;最少的省份地區也有1/5債務靠賣地償還。地方債務對土地財政收入的高依賴度意味著未來短期內地方政府刺破房價泡沫的決心依然不夠,未來各地方房價普遍出現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依舊不大。
“地方債、土地償”,這一直以來是我國各地方土地財政最為明顯的表現,地方政府過分依賴于土地財政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只是此次《報告》通過量化的指標來衡量各地方的土地財政依賴度有了更強的說服力。造成土地財政依賴度高的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償債資金來源有限,經濟發展出現畸形,實體經濟發展不順暢,導致產業經濟稅收收入相對債務而言較小,再加上地方財政收入機制還有待健全;同時,出讓土地獲取財政收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土地資源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具有壟斷性,因此就能“躺著賣地賺錢”。
地方政府為了快速推進城鎮化建設,各類新城區建設和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少不了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工程建設、農田水利、保障房、軌道交通項目等投資,對融資需求不斷快速增長。由于地方債務的運作仍未成熟,地方政府容易走制度的漏洞,可以實現以土地收入作為償還擔保的目的。因此“地方債、土地償”的方式使得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城鎮化的建設均與土地財政掛了鉤,自然就與房地產行業“捆綁在了一起”。盡管各地方房價泡沫越吹越大,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的普遍性,地方政府并沒有刺破泡沫的決心,因此房價總是越調越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土地開發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前瞻選取的30個樣本城市(上海、廣州、北京、深圳、杭州、長春、重慶、貴陽、石家莊、蘇州、寧波、大連、青島、溫州、太原、無錫、福州、長沙、武漢、廈門、天津、成都、哈爾濱、南寧、南京、西安、沈陽、南昌、鄭州、昆明,下同)推出土地建設面積繼續維持增長,共推出土地建設面積38816.4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98%;全國30城市土地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6206.4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43%,出讓金為2008年以來的最大值。截至到2013年12月,30城市土地成交價格有所上升,其土地均價為5604.16元/平方米,同比增長34.5%;樓面價為2570.50元/平方米,同比增長38.5%。
2008-2013年30城市推出土地建設用地面積情況(單位:萬平方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08-2013年30城市土地出讓金走勢(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0.12-2013.12各月30城市土地成交均價與樓面價(單位:元/平方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發布的土地開發報告認為,地方政府一方面高價賣地,另一方面低價收地進行土地開發,為滿足地方財政對資金的需求,也造成了當前各地出現較多的征地糾紛等群體性事件。面對輕而易舉的巨大土地收益,許多地方政府將經營土地作為工作方向,忽略輕視了真正經營城市、發展高科技產業等實體經濟的能力。此外,巨大的土地財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政府的惰性和腐敗。至少未來五年,我國土地財政制度都會難以完全退出。如果要改變當前的土地利益格局,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明確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權及其支出責任,使事權和財權大體對等,在源頭上解決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問題;同時依法規范土地流轉收入,通過稅收等政策解決土地暴利問題。同時也有人認為,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就能改變土地利益格局,農民分享收益,政府通過稅收等形式獲得相應的收益,這樣可以避免地方政府的消極不作為。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