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億翡翠詐騙背后淺析
背景介紹
2014年1月20日,深圳市福田區公安分局對“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下文簡稱中華文交所)出具立案告知書。我國以翡翠作為手段的網絡詐騙第一案浮出水面,其涉案金額高達7億元。而由犯罪嫌疑人鄭旭東開始設計這場騙局到攜款跑路的時間僅為9個月。
原因探析
1、利用平臺樹立信用
2013年7月,鄭旭東在香港注冊了“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并對外宣稱為全球文化對接平臺。頗為權威性的宣傳和香港背景使之讓投資者深信不疑。從而,詐騙活動借此作為交易處所。
2013年6月,鄭旭東之妹鄭旭麗(借名“肖莉”)注冊成立“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資產管理公司”,其作為中樞,既操作借殼網貸平臺的資金管理,又對“中華文交所”的交易活動進行無線連帶責任擔保和推介。投資者正是通過中瑞隆而進入到“中華文交所”,同時又因為中瑞隆的“信托”身份而信任“中華文交所”從事投資活動。由于信托行業歷來存在“剛性兌付”條例,所以即使2014年年初的一系列能源信托危機發生,但還是保障了投資者的本金未受到侵害。所以,此次投資者也覺得穩賺不賠。
然而,銀監會網站的信托機構名單中并沒有這家公司名稱,2月28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也對其發出了整改通知書,原因便是在于未經批準而使用了“信托”名稱或從事“信托”類業務。不過,整改是在鄭旭東潛逃后發出,說明政府監管方面也存在問題。
另外就是以鄭旭東為實際控制的三家網貸平臺——中貸信創、國臨創投、鋒逸信投,這三家網貸平臺對外發布了與“中華文交所”上市的翡翠資產抵押標,并對其高收益率進行了大肆和不實的宣傳,采用多樣的營銷手段來騙取投資者的加入。而相關數據顯示,三家平臺上絕大部分的投資標為所宣揚的虛假翡翠資產抵押標。這三家網貸平臺在這場詐騙中扮演著初始的宣傳者和吸金的引入者角色。
2、走俏的翡翠市場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珠寶首飾行業月度市場監測分析報告》顯示,緬甸是全球翡翠的主要產地和出口國,世界上大約有95%的翡翠產量是來自緬甸,而緬甸動蕩的政治局勢和緬甸政府出于礦產資源保護和自身經濟利益考慮,對翡翠的對外貿易做出如下的限制:公盤是翡翠交易出境的唯一方式,其他一律視為走私。2013年起,緬甸翡翠毛料公盤重開后變成一年一次。緬甸政府實現了從源頭上控制翡翠生產量。
上游對翡翠毛料的有效控制,導致翡翠在供給方面出現了極度的緊缺,從而推高翡翠毛料價格,進而傳導到市場終端。近年來,普通翡翠成品價格上漲幅度在30%以上,而部分高檔成品價格漲幅甚至在50%以上。
翡翠價格的一路飆升使對翡翠感興趣的不在限于收藏家、愛好者和普通消費者,游資熱錢也拼命擠入。2010年,30億元的游資進入翡翠市場,一度促成翡翠價格大幅升高。
而此次的詐騙利用翡翠大做文章,也出于對翡翠市場的利好考慮,而投資者對翡翠進行投資也是處于看好翡翠價格的考慮。
3、高欺騙性的收益率
網貸平臺對外宣稱的收益率為30%,高收益率吸引著投資者躍躍欲試。而來自投資者的炒作讓其虛假翡翠資產以超實際價值的千萬倍速度增長,其大大超過原本價值的虛擬交易必然伴隨了超大泡沫。譬如,“中華文交所”發布的代碼為“600004”的翡翠資產包中8尊翡翠擺件的估價竟高達1.143億元,而實際價值不到百萬的“600001”翡翠觀音被炒作達到3150萬元。在這里投資者等于自掘墳墓,而期間所得收益其實是炒作擴大過程中出現的溢價。
投資者從前8只翡翠資產包中獲得了部分收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投資者失去了辨別虛假的能力,而選擇使用更大的資金投入其中,從而深陷迷局。
4、簡單的類股票交易方式
“中華文交所”采用的交易方式是對“翡翠”資產包進行估值后,等額細分為小股,供投資者在“一級市場”申購后,可以采用“低買高賣”的方式獲在“二級市場”獲取增值。而在初期,受投資者集體大力投資注入,從而保障較高的收益率。
這種交易方式操作簡單,類似于股票交易。在簡易性方面方便了交易的達成,而在類股票交易方面又使其帶有類正式性。沒有上限限制,導致投資者自身促成初期的高收益性,而出于高收益性的追求導致毀滅才是這種交易方式最大的欺騙性優勢。
17世紀的時候,荷蘭以發達的海運而在世界的舞臺上扮演過重要角色,那時荷蘭對郁金香的瘋狂炒作也是采用的這種方式,而這導致了荷蘭的沒落。
對投資者的建議
1、根據凱恩斯的理論,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只有在比其他人花費更多的智力和時間進行觀察研究后才可能在長期重獲得比他人更多的收入。所以當不熟悉某個行業或某個公司時最好不要盲目跟從進行投資。
2、高收益性與高風險性是并存的,因此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中國是傳統以儲蓄為主的財產分配的國家,而對于多余資產的分配最好采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處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