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方案試行 中職教育再獲政策支持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下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政策,組織實施。《方案》規定: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招收年齡在50歲以下,初中以上學歷(或具有同等學力),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農村事業發展等領域工作的務農農民以及農村新增勞動力。
該《方案》的試行,為我國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拉開了序幕,同時也反映出教育部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我國目前仍然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對技能型人才——技術工人的需求十分迫切。而中等職業教育能夠培養大量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以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
促進教育的競爭發展
中等職業教育打破了國家統一辦學的格局:實現從教育的“國家模式”向“社會模式”的轉變,也就是從政府辦學的單一主體向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多生主體轉變,并且不斷增加社會辦學的份額。
同時,中等職業教育也為現有教育創造了一個更具競爭性的環境:中等職業教育培訓學校作為競爭中的一個獨立實體,在擁有可以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充分自主權和獨立性的同時,必須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積極地參與社會競爭和教育內部競爭,以提高效率感和責任感。
增加教育供給方式的選擇性
在某種程度上,中等職業教育滿足了人們選擇教育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選擇教育。人們可以從各自需要出發,或者選擇中等職業學校的條件、或者選擇就讀形式、或者選擇教育的特色。目前,許多家長選擇中等職業學校,更深層次上的原因是對傳統學校缺少個性化教育的不滿。由此可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增加了教育供給方式的多樣化和選擇性。
實行多層次辦學模式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等職業教育行業報告同時指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變革,實行多層次辦學。
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與人們的就業愿望的變化,不斷進行變革,以期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這充分反映了中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社會生產的息息相關性。
而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高層次教育需求,中等職業教育不斷構建職教與普教、中職與高職之間溝通的“立交橋”,多層次辦學趨勢更加明顯,以滿足教育社會化、終身化、個性化的教育消費需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