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發展黃金期結束 信托行業亟需轉型
2014年,國內信托產品將迎來集中兌付期,到期的信托產品達到了4.5萬億元,比2013年2.6萬億元的到期規模增多77%。目前,在信托主要發行渠道--銀行代銷被大規模封殺,而第三方理財渠道可能隨時被叫停的情況下,信托難以通過發行新產品來應對兌付洪峰的來臨。
1、十年發展黃金期結束
2014年2月,信托產品成立數量286只,環比下降41%,同比下降14.63%;成立產品規模合計185.2億元,環比下降63%,同比下降55%;這已是產品成立數量規模連續兩個月大幅下降。相比前幾年,信托行業發展疲態盡顯。2013年,信托公司信托資產總規模為10.91萬億元,同比增長46.00%。而2012年為55.26%,2011年為58.25%,2010年為60.24%。
2013年信托業開始顯現的發展疲態,根本原因是支撐信托業快速發展的主流業務模式,即發揮私募投行功能的融資信托業務模式(私募投行業務),在新的經濟背景下開始遇到不可避免的挑戰。從功能口徑統計來看,2013年,融資類信托資產規模達到了52093.77億元,占比為47.76%。看似融資類信托占比在不斷下降,而且已經降到了50%以下。
2011-2013年信托行業信托資產結構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從資金信托運用方式口徑的統計看,以貸款、可供出售及持有至到期投資、買入返售三種方式運用的信托資金,基本上可以歸口為融資信托資產,此三種方式運用的信托資金規模達到6.96萬億元,占資金信托總規模的比例則高達67.49%。融資類信托依然占據了信托資產的絕對主流。
融資性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缺乏流動性,缺少風險定價、風險轉移、風險緩釋機制,所以一旦經濟下行,信托行業融資類業務將面臨很大的兌付風險。而且,由于信托行業面臨著剛性兌付的“潛規則”,所以融資類業務的兌付風險全部轉入了信托公司內部,一旦出現兌付問題,信托公司就要想辦法進行兜底處理完成兌付。
在兌付壓力越來越大以及市場利率中樞上移的情況下,信托產品違約事件勢必將不斷發生,信托行業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從信托行業發展來看,在需求遞減、風險遞增、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支撐信托業過去發展的私募投行業務模式在新的經濟形勢和經營環境下,已經遭遇到嚴峻挑戰。信托行業十年發展的黃金期已經結束。
2、行業發展亟需轉型
雖然信托業的成長拐點尚未到來,但是信托業的經營拐點已經到來,信托行業需要尋求經營戰略的重新定位。信托行業亟需通過轉型改變過去的經營方式,減少融資性信托產品,大力發展投資型產品,回到信托發展的本源。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信托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顯示,未來可選的經營戰略轉型方向包括:專業私人財富管理信托公司、專業的金融信托服務機構、以投資管理為主的專業信托公司、綜合性的信托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
信托公司都應該選擇自身的轉型道路,盡管轉型道路選擇可以不同,但是無論如何,信托公司都應當在專業投資(資產)管理能力和高凈值客戶的服務能力方面尋求提高和突破,從而實現信托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信托業的轉型之路必將充滿新的挑戰,需要重新建構業務模式,打造新的業務能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