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市場疲態已現 魅族是否還有“魅力”?
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然而,在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出現首次下滑。該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為9080萬部,與第三季度的9480萬部相比,環比下滑4.3%。中國手機市場疲態已現。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商業模式發展趨勢與創新策略分析報告》分析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了122911.3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了90.8戶/人。其中,3G用戶達到了40161.1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了80756.3萬戶。
從用戶群體分析來看,中國智能手機用戶中,年齡在21-30歲的用戶占據了近70%的份額,這些"80后"已成為中國智能手機主要的用戶群體。截至2013年,中國"80、90后"的年齡層人口數量大約為37072萬人,加上2000年以后出生的,中國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數量大約為56751萬人,而中國的智能手機用戶數已經超過5億戶。因此,中國智能手機主流用戶群體已經實現了完全覆蓋,新用戶開發潛力已盡。
從用戶換機情況看,目前,中國城市手機用戶的平均更換周期為40個月,智能手機的更換時間更短,為29個月。中國用戶智能手機更換頻率并不高,2012年,韓國超過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機用戶更換新款智能手機,更換率超過50%,居于全球第一,但是韓國智能手機更換率高是因為許多用戶在合同到期前便更換產品。在韓國,客戶購買手機時大多與移動運營商約定使用兩年。
而中國市場手機銷售模式決定了中國用戶智能手機更換率要遠遠低于其他采用合同銷售的國家。在智能手機更換率難以大幅上升的情況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開發難度很顯然將越來越大。
正如IDC分析報告中的分析,隨著蘋果公司與中國移動達成4G手機銷售協議,以及越來越多的2G和3G手機用戶轉向4G手機,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未來肯定會出現新的增長動力。但是,這種驅動力是有限的,因為它需要給予用戶為手機更新換代的足夠理由。
整體來看,一方面,在手機普及率非常高的情況下,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市場逐漸趨于飽和,智能手機市場新用戶市場開發顯然遭遇了瓶頸;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手機銷售模式決定了中國用戶手機更換率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如果新智能手機產品差異難有大規模提升的情況下,很難有充分的理由讓用戶更換智能手機。
因此,中國智能機市場整體上已經趨于飽和,很難出現過去大規模增長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魅族手機是否還有“魅力”,是否還有增長機會?盡管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很難給以樂觀的估測。在經歷了幾輪爆發式的增長后,智能手機在硬件設備上的開發實際上已經到了天花板,無論是之前的"更薄",還是之后的"曲面屏",拋開成本不說,對主流用戶的使用體驗都難有大規模的提升。比拼價格雖然很無厘頭,也是國內手機廠商的無奈之舉。但是,在手機工藝流程高度成熟以及手機成本已被無限壓縮的情況下,降價空間實際上并不存在,除非在工藝流程上實現大突破,不然價格策略顯然不是好策略。
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手機廠商的競爭前景在哪里?一方面,在國內市場漸趨飽和的情況下,不妨尋求海外擴張的機會,將目光投向新興市場和不發達市場,比如印度、拉美、非洲和東歐地區。另一方面,在手機設備開發難有大突破的情況下,應該果斷向手機服務市場轉變,在增值服務、內容服務等方面尋找差異化,尋求手機服務一體化創新將是國內手機廠商最有力的競爭策略。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