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聯手治霧霾、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市場機會大
進入12月,全國已有超過20個省市不同程度的出現霧霾天氣。其中,在經濟最發達的環渤海地區和長三角地區霧霾強度最大,影響也最嚴重。這一次全國范圍的霧霾天氣,除了受近期自然天氣因素影響外,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過去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依靠消耗資源,犧牲生態環境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導致污染物大量排放所致。
目前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環境保護署署長吉娜·麥卡錫表示美國將與中國分享治理污染的教訓與經驗,協力治理霧霾天氣,同時支持中國發展清潔能源經濟,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迎來快速發展的市場機遇。
事實上,早在2012年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將從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農業體系、服務業體系以及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行動四大方面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但由于考核機制約束,政府重視力度遠遠不夠。而對于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不少人士還一度認為這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專利。這也導致了我國在實行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過程中,東部地區一些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產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地區,間接造成了這次全國大范圍的霧霾天氣。
然而產業轉移不一定是伴隨著污染同步的。據前瞻《2013-2017年中國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只要合理規劃和運作生態工業園,在產業轉移過程中,是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同步轉移的,而且生態工業園還能起到示范效應,帶動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
隨著我國環境問題的加劇,環境治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緩解這種壓力,在2013年11月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政府進一步突出強調“生態文明”的重要性。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不僅能污染零排放,而且生態工業園區還能夠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在園區內形成一個物質、能量多層循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共生體系,促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極端惡劣天氣危害顯而易見,這次中美聯手治理霧霾,有望進一步推進我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進而實現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