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或遭擠壓性破產 供應鏈金融成救命稻草
在國內,中小微企業占全部企業總數90%以上,中小企業貸款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在金融機構貸款中的比重也不斷增長。2008年,國內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11.10萬億元,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比重為37.24%;2012年,國內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25.27萬億元,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比重為40.11%。2013年上半年,國內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27.41萬億元;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比重為40.27%,占比進一步提高。
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習慣了依附大企業,“人家吃肉我喝湯”,小富即安。一旦大企業發生問題,小企業“餓殍遍野”。
目前,大企業將業務經營風險轉嫁給中小企業,導致其破產、停滯的比例逐月上升,據估計已達到15%,而且賬期變長,承兌匯票等讓中小企業被動買單等現象比比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一般占企業資產的半數以上,遠高于國際上20%的平均水平。當前國有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比較普遍,這嚴重影響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方面小企業受制于大企業,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貸市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普遍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大型核心企業、商業銀行形成“肉夾饃”結構。
供應鏈金融業務正是企業“三角債”的對癥良藥,對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核心大型企業均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總額82189.9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了17.63%,比流動資產總額增速快了5.6個百分點。應收賬款總額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流動資產總額的比重為22.68%,較2011年同期增加了1.08%。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12.05次,比去年同期降低0.02次。
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處于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即債權企業)以其對核心企業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向金融機構辦理融資業務,核心企業起到信用擔保的作用,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變成了銀行的應收賬款,核心企業付款給中小企業后,中小企業再歸還貸款的融資模式。
國內日漸增長的應收賬款規模,除了加強對大企業的道德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引導外,商業銀行不該坐視不理。實際上小企業如果倒閉緊接著就會影響大企業,甚至拖垮大企業,供應鏈金融業務更像是一把能解開三邊復雜關系的鑰匙,被越來越多銀行所重視。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