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韓三國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對我國物流園區建設的啟示
2012年國家發改委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進行了第三次全國性的物流園區調查。調查采取網上調查、問卷調查、材料提供、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入選《2012年度中國物流園區(基地)名錄》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754家,對比2006年的207家,增長264%;與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長58.7%。
中國物流園區建設進程較快,然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何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不在同一個地方失足也是中國物流園區建設的重中之中。
1、德國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借鑒
在德國,物流園區的整合帶動作用是最明顯的,它不僅使德國的物流產業水平大大提高,對整個歐洲的物流現代化與合理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物流園區布局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德國物流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得益于聯邦政府、州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圖表1:德國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列表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日本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借鑒
日本政府在日本物流園區的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使得物流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良好的宏觀規劃,按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物流團地的數量及分布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日本在發展物流園區方面的許多做法值得借鑒:
圖表2:日本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列表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日本物流園區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加強城市物流功能的組織和物流園區的建設,完善道路設施、裝卸場地、批發和零售設施;推行共同配送,減少汽車交錯運輸,改善城市物流,系列化城市功能;把物流園區建設成區域間干線運輸的基地,以適應聯合運輸作業;建立內陸貿易中轉站,開展以城市為對象的終端運輸配送。
3、韓國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借鑒
韓國政府在2002年捉出了建設“東北亞經濟中心國家”的計劃,其目標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勢下,大力發展物流、信息、金融等高附加值產業,通過進一步建立開放、靈活的市場機制,加強對外合作,不斷提高其在東北亞地區乃至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最終發展成為東北亞地區經濟活動的中心。實施東北亞物流中心戰略,是韓國努力成為東北亞經濟中心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并已取得令人矚目的初步成效。
圖表3:韓國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列表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