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媒體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 產品形態呈多元化趨勢
早起由于視頻技術的限制,我國視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隨著技術瓶頸的解決,一批專業視頻網站開始形成,視聽媒體相對傳統媒體的差異化優勢逐漸顯現。在市場需求的拉動和數字傳輸技術的支持下,各種新型視聽載體相繼出現,市場進入群雄競逐階段。
2008年,視聽媒體被納入國家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發展戰略。隨著產業地位的提高,視聽媒體正式成為廣電、電信、互聯網融合的主導業務。2012年以來行業更是上市了一批運營企業,視聽媒體進入主流媒體行列。
視聽媒體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網絡與手機視頻用戶規模超5億人
《2013-2017年中國視聽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市場規模達92.5億元,廣告市場規模達67.2億元,視聽新媒體市場總規模達到159.7億元。
用戶規模方面,網絡視頻用戶達3.72億,網絡音樂用戶達4.36億;共有4.2億手機網民用戶,其中,手機網絡視頻用戶達1.3億,手機音樂用戶達2.1億。
從產業鏈角度了解視聽新媒體的內容提供商、基礎網絡服務及終端應用
一、視聽新媒體內容服務主體從一元化格局轉變為民營外資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局面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視聽新媒體的產業鏈與傳統廣播影視的產業鏈有一定的相似性,包括內容提供、網絡服務、終端消費等產業環節,但由于傳播方式、傳播空間、服務方式、消費方式的改變,視聽新媒體的發展格局與傳統媒體也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一般情況下,視聽新媒體的內容來源于自制、版權購買和商業合作,與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非常相似。但在互動類視聽新媒體中,特別是在視頻分享網站和手機電視服務方面,用戶上傳內容(UGC)成為重要的內容來源,這是視聽新媒體與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最顯著的區別之一。
在節目內容方面,因節目形態傳播方式與接收終端的不同,視聽新媒體的節目形態相較傳統媒體更具多元性、多樣化。但是內容服務主體的變化則相當明顯,傳統媒體時代,視聽節目服務主體基本是事業單位性質的電臺、電視臺,為一元化的內容服務格局。在視聽新媒體時代,民營資本以及具有外資背景的商業機構成為重要的視聽節目服務提供商。如樂視網、優酷土豆公司等。
圖表1:視聽新媒體內容服務主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二、視聽媒體的基礎網絡服務主要由幾大家所壟斷
《2013-2017年中國視聽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互動類視聽媒體新業務的基礎網絡服務提供商基本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兩家基礎網絡運營商壟斷了。手機電視類業務則全面依靠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廣播類視聽業務的基礎網絡提供方主要由數字廣播電視網提供。公交移動電視、部分樓宇電視機戶外大屏業務由各地方的地面數字/有線電視網提供網絡服務。
三、視聽新媒體終端應用產品呈現多元融合趨勢
視聽新媒體的終端應用產品早已從功能單一的電視機、收音機擴展到多功能的智能電視機、電腦、手持雷視聽終端設備等。其中,手持類終端設備類型最為豐富。前瞻產業研究院任威,視聽媒體終端功能正在向融合方向發展,但消費產所的不同使得各類終端設備仍然有著比較明顯的市場邊界。據前瞻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1-12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2.24億部,生產彩色電視機1.5億臺,生產筆記本電腦2.53億部。從這些數據也不難看出,彩色電視機已經成為一個低成長性的傳統產業,生產數量遠遠落后于智能機和筆記本。但隨著智能電視市場的崛起,這一局面有望得到扭轉。
視聽媒體業務形態逐漸成型,產品種類日益趨多
目前我國視聽新媒體業務的市場形態具體包括: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IPTV、移動互聯網音視頻、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和公共視頻載體。從行業的發展來看,隨著視聽新傳媒市場的發展,行業市場規模快速擴張,眾多產業業態逐漸成型,產品種類日趨增多,且在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其市場容量也在快速增加,行業發展前景廣闊,行業的投資獲利空間較大。同時,傳統媒體行業的兩極分化也使得新媒體產業的發展前景被看好。
在下一篇文章將重點介紹視聽媒體主流業務的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