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將中“探花” 愿粵港澳自貿區再給力
2013年1-9月,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為1727.56萬標準箱,增長0.1%,超越香港港(1634.4萬TEU)。10月以來,深圳港表現持續向好。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港口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3年,深圳港告別其保持了10年的全球“第四”位置,取代香港,摘得全球港口“探花”的位置已是大勢所趨。
◆深圳港發展體現“深圳速度”
以“深圳速度”來形容某件事高速發展的概念已為大眾熟悉,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一直向香港看齊,港口建設方面,深圳港已挑起華南地區航運業最重的擔子。而在2000年,深圳的集裝箱吞吐量僅有399.3萬TEU,全球排名第11位;彼時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10萬TEU,全球排名第1位。
2013年1-9月深圳港和香港港集裝箱吞吐量對比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深圳港與香港港有著此消彼長的現象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既定的貿易運輸需求的基礎上,深圳港和香港港有著明顯的競爭關系。深圳港的崛起也就抵消了香港港的優勢。
首先,深圳港在成本上的優勢將香港港中轉貨量分流過來。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港口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內陸的一個標箱經過深圳港出海的綜合成本較香港港低約1200元人民幣。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深圳港的國際中轉箱量同比增長20%,達142.8萬TEU,其中鹽田港增幅達30%。
其次,受益于政策的支持,深圳港不僅在設施和管理上有很大進步,使得作業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對外開放的程度增加,對外貿易日漸緊。這就為其分流香港港吞吐量奠定了有力基礎。進而轉口貿易業務不斷增加。
◆深圳港運行效益仍與香港港有一定差距
港口的運行效益高低,集裝箱吞吐量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但不代表全部。依附于港口而發展起來的臨港產業鏈發展程度才是其真正的優勢所在,如物流、高端金融等。在這些方面,深圳港與香港港仍然存在差距。
另外,監管方面,深圳港的貿易自由度是制約其發展的很重要因素,海關、口岸單位的檢驗流程,以及進出口監管還比較嚴,十八屆三中全會后,若“粵港澳自貿區”獲批,將為其帶來很大的利好。
然而,即便這樣,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港口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香港港“自由貿易港”的便利優勢,是深圳港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企及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