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仿真技術撥開了信息化戰爭的“迷霧”
近期,臺灣漢光29計算機輔助軍事演習舉行,此次演習以計算機仿真敵軍攻臺及實際對抗的情形,針對演練結果進行檢討與系統重置,達成演習的目標。“中國威脅論”的主要鼓吹者蘭德公司軍事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臺灣問題。蘭德公司的計算機仿真軟件進行了1700多次臺海的作戰模式實驗。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計算機仿真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認為,未來的戰爭是
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需要符合信息化戰爭的仿真技術。首先信息化戰爭是聯合作戰,作為聯合作戰,通過現代戰爭的經驗來看,已經完全從機械化戰爭時代向系統作戰,綜合擴大到電子戰、信息戰、遠程精確打擊、聯合戰區導彈攻防等作戰樣式。這些作戰特點需要應用仿真技術為支撐的作戰實驗室來體現。
根據戰場環境仿真在作戰模擬中的用途,可以將其區分為數據仿真和感知仿真兩種描述方式,這兩種仿真描述方式互為作用,根據模型驅動而改變的數據仿真通過感知化展現給參訓人員,而參訓人員通過人機交互可以改變數據仿真的結果。下圖表述了戰場環境仿真兩種描述方式之間的關系。
圖表1:戰場環境仿真兩種描述方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前,世界上的軍事強國都在利用仿真技術進行“網絡中心戰”的研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戰爭的形態可以通過網絡來共享、海陸空天統一作戰和聯合指揮可以通過網絡來協調,各種武器可以通過網絡來形成合力,在更大的范圍內打擊敵人。美國在這方面已有實際應用,并取得了重要進展。因此,打贏現代化信息戰爭,必須開展復雜系統的仿真研究,通過對戰爭這一復雜系統的仿真研究,能夠撥開信息化戰爭的“迷霧”,提高軍隊指揮與控制決策的效率與科學性,賦予部隊更強的戰斗力和更高的戰場應變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