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質事件博弈升級 解密港對菲經濟制裁能力
2013年10月29日,香港立法會主席分別去信菲律賓參眾兩院,就菲律賓人質事件,批評菲方未正式道歉、賠償、追究官員責任及采取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向菲方繼續施壓。一時間菲律賓人質事件背后的港菲博弈再次升級,如果此次交涉失敗,經濟制裁極有可能將是港府所能打出的下一張牌。
1、港府是否具備經濟制裁菲律賓的能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保稅區發展前瞻及招商引資策略分析報告》顯示,香港是亞洲保稅加工出口的重要中轉站,2012年香港對菲律賓直接出口值為6億港元,進口值為410億港元,貿易逆差高達405億港元。同時,香港也是中國大陸與菲律賓的重要轉口港,由香港轉口輸往菲律賓的商品總額高達219億港元,2012年雙邊貿易總額則高達635億港元。
由此可見,香港與菲律賓的經貿關系中,菲律賓的受益程度遠大于香港,選擇“兩敗皆傷”的經濟制裁對菲律賓而言損失更為慘重。
2、港府經濟制裁菲律賓能否有效?
2013年5月,因為漁船事件臺灣對菲律賓實施11項經濟制裁,基本做到中斷兩國經濟貿易往來,成功迫使菲律賓道歉并做出賠償。數據顯示,2012年臺灣對菲律賓出口值為692億港元,進口值為164億港元,貿易順差為528億港元。
對比臺對菲經濟制裁能力和港對菲經濟制裁能力,我們發現,臺對菲經濟制裁,會讓自己受傷更大;而港對菲經濟制裁,則會讓菲方“大出血”。5月份的臺對菲經濟制裁已經成功迫使菲方讓步,可以想見,更具殺傷力的港對菲經濟制裁將使菲律賓不得不低頭。
3、港府可能打出的下一張牌和下下張牌
當今世界外交是崇尚以實力為主的實力外交,弱國無外交,北京把菲政府稱作“流氓政府”,正是基于菲政府一味欺軟怕硬的表現。港府若是一味選擇口頭交涉,可以想見,必將會重蹈臺灣船員事件前期的覆轍,菲政府更是不會因為所謂的正義而低頭。在港府有必要且有實力采取對菲經濟制裁的情況下,未來港府被迫采取對菲經濟制裁的可能性將會較大,即使此招不成,港府也還有最后一張王牌——中央政府對菲的經濟制裁足以讓菲律賓傷筋動骨。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