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政策多變 汽車空調市場風險加大
自2013年6月以來,德國奔馳公司與法國政府之間關于空調制冷劑之間的爭論逐漸升級。事情緣起歐盟的新規,規定要求自2013年元月1日起,所有新車型均被要求使用相對環保的R1234yf制冷劑。而奔馳公司通過自己測試發現,雖然R134a制冷劑對環境具有較大的污染,但新型R1234yf制冷劑具有更大的安全隱患,因而拒絕在所有車型中使用。
2013年6月,法國政府因奔馳公司使用歐盟禁用的R134a制冷劑,對奔馳公司銷售的A級、B級和CLA級車型發布禁售令。從此,拉開了以法國政府為代表的支持者與以奔馳公司為代表的反對者兩大陣營之間的激烈爭論。直到目前,兩大陣營之間的爭論也沒有得到統一的意見。
其實,事件的本質就是汽車空調制冷劑的安全性與環保性問題。要環保還是要安全,新型制冷劑是否安全,這兩個問題雖然還沒有解決。但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歐盟就是把環境保護作為第一衡量的標準。
環境保護一直是歐盟制定商貿政策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對環境產生較大污染空調產品,當然也不能幸免于難。從2004年開始,歐盟針對汽車空調出臺了多項政策。
2004年11月,為預防氟破壞大氣環境和臭氧層,歐盟出臺新法案以限制汽車用空調機的銷售;2006年,歐盟于規定2011年1月1日起,在歐盟成員國上市的新車,所使用的汽車空調制冷劑GWP(全球變暖潛能值)不能超過150(制冷劑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50倍);自2008年6月起,歐盟對所有安裝空調系統且空調制冷劑“致暖因子”(GWP值)大于150的新認證車輛實施空調泄露標準;2012年7月,歐盟對生產熱能系統(指空調,引擎制冷產品等)的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展開了調查等。
歐盟對于汽車空調環保政策的不斷變化,加大了空調企業經營的風險。企業要根據歐盟政策的要求,在技術、資金方面需要有更大的投入。而不斷的調整產品結構,又增加了企業生產的成本,同時還需面對歐盟更為嚴格的檢測。
對我國汽車空調市場而言,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汽車空調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空調的生產大國,但在空調制冷劑的生產成本和技術水平都落后與發達國家。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空調的生產標準也將逐漸與國際接軌。如果在生產與技術方面不能迅速的適應外界的變化,其市場的發展潛力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