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效應:英劇在中國刮起收視旋風
英國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第三季即將回歸大眾視線,其美國首播定于2014年1月19日,相信隨后即將引入中國,英國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卷福”將帶領英劇在中國刮起另一股收視旋風。
英劇在中國悄然走紅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英國電視劇的影響力雖然不及美國電視劇,卻也由于其悠久的文化傳統和語言的便利條件而在世界電視中擁有一席之地。近年來,英劇憑借其利落干凈的節奏、穩定嚴謹的敘事結構以及其制作精良的特點,引發了中國觀眾對英劇的新一輪追捧和業界的高度認可。
2011年,英國電視劇《唐頓莊園》、《神探夏洛克》在全球電視劇市場異軍突起,隨后在中國主要視頻網站刮起英劇風暴。2012年4月,優酷土豆開通英劇頻道,先后發布了《唐頓莊園》、《神探夏洛克》、《黑鏡》;騰訊目前已擁有超過500集英劇的播放權,其中包括《神秘博士》、《皮囊》、《梅林傳奇》等。
那么,英劇為何一夜間“紅”遍中國大江南北呢?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為您帶來以下解讀:
英國文化底蘊深厚
英國電視劇為人稱道的諸多優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歷史傳統所賜。作為一個有著上千年戲劇傳統的國家,英國孕育了馬洛、莎士比亞、蕭伯納等著名劇作家。現如今喜劇片中俏皮的臺詞,浪漫的色彩和樂觀的情緒,警匪片中嚴密的結構,緊張復雜的矛盾沖突,劇情片中生動豐富的情節和富有表現力的細節,都能在其戲劇發展的長河中追溯到源頭。
此外,豐富的文學作品也為英國電視劇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素材。從《霧都孤兒》到《荒涼山莊》,從《理智與情感》到《傲慢與偏見》,英國電視上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數量相當可觀,而且翻拍的頻率很高。這些特質交融在一起,給英國電視劇刻畫了一張在世界范圍內極具辨識性的標簽,那就是優雅、精致、內斂而又不乏生趣的英倫風格。
以《神探夏洛克》為例。劇中“卷福”和“華生”這對老搭檔,從維多利亞時期“穿越”到21世紀倫敦街道。他們優雅的紳士風度和迷人的藍色目光,讓全世界的觀眾深深為之著迷。英劇的這種冷峻優雅之風,是其他國家的電視劇所不具備的。
英劇創作人才豐富
英國比較注重戲劇人才的培養和原創劇作的發展,劇作家的年齡層次比較均衡。如今活躍在電視劇創作舞臺上的英國作家,有些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揚名立萬,有些則是近幾年嶄露頭角的新生代,更有少數劇作家雖已在影視劇創作行業行走了幾十年卻仍然保有旺盛的創作力。可以說,英國從不缺少優秀的電視劇作家。
因《神秘博士》(Doctor Who,BBC,2005)的成功復播而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拉塞爾•戴維斯(Russel T.Davies)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因代表作《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第四頻道,1999-2000)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另一位精力旺盛的資深劇作家是改編劇專業戶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es)。他以超常的產量漫步在英國經典文學作品中間。他的代表作是改編自狄更斯小說的《荒涼山莊》(Bleak House,BBC,2005)和《小杜麗》(Little Dorritt,BBC,2009)。兩部作品都對經典文學作品進行了與眾不同的重新創作,在形式上也更符合連續劇的要求。
這些生活于不同年代,有著不同年齡和閱歷的劇本創作者自然會帶來豐富的題材、風格和視角。更重要的是,這些劇作者們有著強大的文化自信。面對新潮涌動的影視界,他們要做的仍然是具有英國文化特色和個人風格的電視劇。這正是英國影視劇創造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也是英國電視劇常看常新的吸引力之源。
英劇篇幅短小精致
英國電視劇制作機構喜歡推出迷你劇,每一部3至4集,每集時長相當于一部電影。這樣的英劇大多為系列劇,每集劇情獨立成篇,觀眾可以隨意選擇喜歡的段落觀看。
由于占據英國電視劇市場份額最大的電視臺BBC屬于公共電視臺,不依賴于廣告收入,因此其制作出的電視節目商業味道相對較小且編劇水準相對較高。英國迷你劇的這種更短的時間跨度為觀眾和制片方都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首先,觀眾不用付出極大的精力,去“追”劇集,并在各種季后賽和節假日導致的“劇集間歇期”后,趕到電視機前,接上之前的進度。其次,劇集的創作者也不必將劇情線索過度拉長。英國迷你劇的這種每季集數少,每集質量高以及沒有漫長休息期的特點有助于其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