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檢測業民企無為只因國企霸道?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福喜”再降食品安全底線 食品安全檢測 |
福喜之過 食品安全檢測之殤 |
麥當勞肯德基供應商被爆使用過期劣質肉 |
2012年10月19日,光明乳業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2012年10月,兩位消費者投訴的1.5L純鮮牛奶出現顆粒物的原因已查明,為加工時摩擦出的塑料瓶蓋顆粒”。這份公告已經是光明乳業五個月內第六次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后的回應。今年以來,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事件、肯德基細菌“嚴重超標”等層出不窮,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爆發,不停挑戰著國人的底線。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進入繁發期,食品安全檢測的需求正不斷加大,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均保持著15%以上的年增速。然而,在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民營檢測企業卻略顯乏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數據的顯示,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中,國有檢測企業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行業最主要的群體,而民營檢測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雖然每年保持著10%以上的發展速度,市場份額卻始終未能突破10%。
從2010年和2011年行業內不同性質企業市場份額的對比情況來看,民營企業的市場份額呈現出縮小的態勢,與國有企業之間的差距有所拉大。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民營企業難以追上國有企業發展的步伐,其原因何在?
2010-2011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不同企業性質占比圖(按營業收入)(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公信力不足是民營食品安全檢測企業難以突圍的最主要原因,而導致民營企業公信力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民營檢測企業存在“先天”公信力不足。在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內,政府作為監管主體具有非常高的權威性,因此政府下設的相關檢測企業便具有先天的公信力優勢;而國外檢測企業因為中國人的意識形態因素,普遍對外資企業具有較高的信賴度,導致外資企業相比我國民營企業而言同樣具備先天的公信力優勢。這些先天優勢與企業的資金、技術、產品等實力無關,在企業成立時就已經決定。
其二,部分民營檢測企業在發展上不具備獨立性。我國相當一部分民營檢測企業是從屬于一些政府部門下設的事業單位,一直以半官方的姿態出現在市場。這部分企業既不能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而快速發展,又很難在市場中做到管理、運營、財務方面的獨立,進行自主運營。不具備獨立性,便很難追求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跨區域、跨國的市場競爭行為當中,自身定位不明對企業形成強大公信力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掣肘。
其三,民營企業在運作方面對客戶的依賴嚴重。一方面是客戶關系的依賴,檢測企業要從客戶處獲得酬金,而客戶的需求都是以肯定性的檢測需求為主,客戶對檢測結果的傾向對檢測企業而言有著一定的影響。客戶所需要的肯定性檢測需求對于國有檢測企業而言,較難實現;而對于民營檢測企業而言,由于企業的生存壓力或者部分企業人員的原因,出現檢測結果不公正的概率較高。
其四,民營企業對檢測結果應用的重視度不夠。民營食品安全檢測企業在完成檢測后,一般也就意味著與送檢企業的合作關系結束,至于送檢單位對檢測結果如何去應用,基本上不會再關注。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曾有牛奶廠家在其電視廣告一直堅稱,經某檢測企業檢測,其產品不含三聚氰胺,廣大嬰幼兒可以“放心食用”。最終結果是,該民營檢測企業提供的結果證明了該企業符合某標準,而企業卻拿檢測報告證明自己符合全部標準,顯然,民營檢測企業的結果被歪曲,而該檢測企業卻并未進行任何澄清工作。在國有檢測企業中,尚未出現諸如此類的案例。
其五,民營企業檢測技術手段較為落后。我國民營檢測企業技術手段相對落后,技術更新和新產品及時跟進速度上有待提高。例如在生活中,多個方面使用的阻燃劑,這個幾乎無處不在的化學產品,可能正威脅著企業的神經、免疫和生殖系統。在歐美多個國家已經禁止或限制使用。而我國顯然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滯后,還沒有相應完整的研究,也沒有意識到其風險。
一般來說,國外的檢測企業往往都以最快的速度跟進這些研究,不僅為政府決策起到重要參考,還能快速為生產企業和使用企業提供最快捷檢測服務。目前,我國還缺少良好的檢測研發團隊,能夠和國際上研究企業接軌的檢測團隊更是屈指可數。
前瞻產業研究院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研究小組指出,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需求巨大,然而民營檢測企業的公信力普遍不足,導致企業很難跟上國有檢測企業發展的步伐。對此,民企不妨從以下三步走以期打開局面。
首先,制定較為完善的品牌營銷策略。民營企業要提升公信力的唯一方式就是進行品牌營銷,在制定品牌營銷策略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關注品牌推廣方法,例如媒體宣傳策略,以第一法則進行區域性品牌宣傳,再比如品牌統一性策略,從企業形象、風格、色調、甚至到名片進行形式上的統一,在客戶心中形成一個較為直接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要明確檢測結果的使用限制,且切實防備檢測結果被“誤用”從而引發食品安全事故問題,進而影響檢測企業公信力的情況。
其次,與國有檢測企業廣泛開展“互補性”合作。所謂“互補性”合作,是指在業務開發上進行相互推薦、在檢測技術上進行優勢互補。這種戰略合作對于民營檢測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借助知名國有檢測企業的影響力來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與國有檢測企業在檢測標準、檢測技術等方面的同步;而對于國有檢測企業而言,可以借助民營企業的渠道,并分享其不擅長領域的客戶。
最后,要堅持走“產、學、研”共同開發路線。從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幾十年的技術發展狀況可以看出,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在技術研發上的“產、學、研”共同攻關這條路尚未走通,使得企業得不到主要的技術,生產與科研脫節,科研企業也得不到更強大的資金支持。因此,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要想有更好的發展,必須走“產、學、研”共同開發之路,從而更好地分配社會資源,實現“產、學、研”聯合攻關,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檢測能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