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大選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沉浮
當前,美國總統大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激烈上演,兩位總統候選人及其團隊的競選手段可謂是創新性與多元性并存,其中電視廣告是雙方高度重視的手段之一。據估計,到11月6日投票日當天為止,民主黨與共和黨兩大陣營及其各自的支持者在電視廣告上的經費,預計將達到11億美元,或創歷屆之最。
雖然社交網站已成為政治人物與選民溝通最直接、方便、實時的工具,但在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不管是尋求連任的奧巴馬,還是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都大手筆推出電視廣告,并未因網絡媒體的發達而忽視傳統媒體的影響力。由此引發出以下思考——新媒體是否將取代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是否還有未來?
不可否認新媒體的優越性突出,新媒體容量幾乎無窮無盡,可供讀者隨時閱讀,且資源優勢還可以延伸,采用鏈接方式拓展讀者的閱讀空間,資源信息包括從科研領域的最新文獻、數據圖表,到生活中的天氣、交通,從新聞時事、金融股市到體育賽事、娛樂休閑等應有盡有;還不受印刷、運輸、發行等因素的限制,可在瞬間將信息發送給客戶;尤其是其很強的交互性,可以讓使用者通過聊天室、BBS、網絡電話等新型交際工具輕松地參與,即時溝通和反饋。
但是,新媒體的局限性也十分明顯。首先,由于新媒體廣泛參與性,“公民新聞記者”自行制作、發布的信息有的借助傳統媒體,有的胡編亂造,虛假新聞和信息充斥媒體市場,讀者甄辨不清,難以置信。
其次,新媒體缺乏高質量與深刻性。由于網絡媒體的快捷性的要求,很多新聞在發布前沒有經過像傳統媒體那樣的字斟句酌、嚴謹有加的程序,而是直接在網上公布,有數量而沒有質量。在大眾的印象中,網上發布的新聞以及觀點評論,只是在消遣時間時才用到。雖然具有廣泛性可缺少深刻性,力度不夠,而且網絡新聞太蕪雜,網絡言論太散漫。
此外,新媒體還缺乏制度化與規范化。在我國,網絡媒體尚未正式取得采訪權,大部分新聞只有轉載發布的權利,從而缺乏真實性,“原創”新聞很少。
前瞻產業研究院媒體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新媒體的局限性讓傳統媒體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傳統媒體具有信息供應者的獨家優勢,有專業化的新聞隊伍、長期形成的品牌、廣闊的信息渠道、豐富的經驗。再之,互聯網時代,信息龐大而蕪雜,真假、優劣并存。這種背景下,讀者對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要求,轉向了強調版面與內容的信息綜合能力和深度分析能力。
一般情況下,在與新興媒體的競爭中,傳統媒體即使處于很不利的地位,也不會輕易退出社會歷史舞臺。但傳統媒體必須發現和綜合真正對媒體的目標讀者有用的信息,同時篩除大量的垃圾信息;并對篩選出的信息進行分析解讀,從而使讀者從中得到更多的附加值,通過信息的整合,使各類有效信息變得更豐滿、更全面、更深入。
實際上,傳統媒體的優勢正日見突出。報紙雜志極其有限的版面,迫使編輯舍棄大量的一般資訊,而把最精要、最深刻、最有針對性和公信力的內容展示給讀者。傳統媒體“白紙黑字”的不可涂抹、不可更改、可留存可質證性,也使它成為公信力的重要源泉。這樣的“有限選擇”和公信力,反過來使越來越多的讀者,尤其是社會精英階層舍得“花金錢買信息”,使消費報刊成為社會主流階層的閱讀和思考方式。
同時,傳統媒體便于留存與再度思考的主動閱讀方式,也是傳統紙媒永存的原因之一。讓閱讀和思考成為賞心悅目的生命旅程,而不是眼睛與電腦、電視屏幕無休止的疲勞戰爭。
由此看來,與其兩虎相爭,不如新舊媒體融合發展。這既是社會進步發展和輿論監督落實的需要,又是媒介市場富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需要,更是受眾快捷的生活方式和獲取信息的需要。
前瞻產業研究院媒體行業研究小組指出,新興媒體的出現,并沒有改變內容制作本身,而只是改變了內容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內容生產仍是傳統媒體的強項,新媒體的傳播,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而傳統媒體也需要借助新媒體拓展內容發行渠道,以謀求新的發展。因此,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出路,就是優勢互補、新舊融合。
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并存發展的過程中,要統籌協調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發展,使用和依靠傳統媒體資源,使豐富的內容資源在新媒體的技術平臺上,能夠多次發布、復合使用,實現內容的增值服務,實現兩種不同形態媒體的相互滲透。目標是,在運用高新技術,尤其是數字技術、網絡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媒體之后,使任何單一傳統媒體發生質變,進而成為“現代綜合新型媒體”。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