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轉方式后特鋼有望迎來黃金十年
1噸鋼的利潤買不到1公斤豬肉?這也許有點夸大其辭,但在神奇的2012年,這一幕卻實實在在地在鋼鐵行業悲情上演。
日前,有媒體援引“中鋼協權威人士”的消息稱,2012年1-8月,納入鋼協統計的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銷售收入23686.0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21%,利稅431.2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6.8%,利潤總額-31.84億元,同比下滑104.22%,其中8月鋼鐵行業的數據尤為“觸目驚心”:月銷售收入2794.5億元、利稅0.95億元、利潤收入-41.96億元、盈利狀況下滑至年度最低點。“種種跡象都看出,鋼鐵行業總體虧損的局面在不斷惡化,納入鋼協統計的80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8月份虧損企業數量已經過半,達到44家。”
前瞻產業研究院特鋼行業研究員鄭新風認為,鋼鐵行業的現狀也是特鋼行業發展困境的真實寫照,但值得慶幸的是,特種鋼作為代表未來鋼產業發展的重要產品,其市場需求仍值得樂觀并有望在未來十年內成迎來黃金發展期,但對于目前中國特鋼行業而言,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動產業升級已經迫在眉睫。
假摔還是蟄伏?
特鋼又稱為特種鋼或特殊鋼,是指那些由于成分、結構、生產工藝特殊而具有特殊物理、化學性能或者特殊用途的鋼鐵產品,屬于傳統鋼鐵產業的一個分支,與普鋼相對但兩者的用途有著較大差別。
特殊鋼是在冶煉過程中加入了較多的合金元素及采取了特殊的生產、加工工藝,特鋼的化學成分、組織結構以及機械性能均優于一般鋼鐵。其晶粒的復雜性高過一般鋼鐵,從而獲得更多的應用領域,故在汽車、機械、化工、船舶、鐵路、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對鋼材質量要求較高的領域得到廣泛。未來隨著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的發展,以及諸多新興產業的大發展,特鋼的應用領域將持續擴展,需求量也將快速增加。
特鋼雖然隸屬于鋼鐵行業,但成分復雜多變、制備工藝技術要求高,決定了特鋼產品的多樣性,不同的品種因成分和工藝要求的不同而導致了性能上的巨大差異,進而在產品應用領域上有所區別;與此同時,生產工藝又帶來了資金、技術等方面進入門檻的高低之分。
按用途分,特鋼可以分為優質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模)具鋼、高速工具鋼、軸承鋼、彈簧鋼(碳素彈簧鋼和合金彈簧鋼)、不銹鋼(耐熱、耐酸)八大類。除優質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和碳素彈簧鋼外,其余均為合金鋼,合金鋼約占特殊鋼的70%。
按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分,大致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一是以優質碳素結構鋼(碳素鋼)為主的低端特鋼產品;二是以合金鋼(不銹鋼、工具鋼、模具鋼、高速鋼除外)為代表的中端特鋼產品;最后是以不銹鋼、工具鋼、模具鋼和高速鋼為代表的高端特鋼產品。
目前,世界上約有特鋼近2000個牌號、約50000個品種規格,世界主要特鋼生產國主要有瑞典、日本、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韓國等,它們占據全球90%以上特鋼貿易份額。瑞典是世界上特鋼占比最高的國家,以高度專業化生產著稱,日本特鋼則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產品高端比例大,綜合競爭力強。
我國的特鋼產業最初是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配套而建的。近十幾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壯大、機械行業向高精尖設備發展轉型,特鋼產量快速發展,品種也日漸齊全和多樣化。目前我國特鋼產量占世界比例大約為15-20%,特鋼的產品研發、自主創新及高端自給方面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熟,特鋼的應用領域和需求不斷擴大,我國特鋼企業優特鋼產量已從2005年的2756萬噸增長至2011年的6974萬噸,復合增長率高達16.73%。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實施,經濟結構升級、政策支持,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領域對于特鋼的需求也開始呈現品種多樣化和消費量上升。
在需求的拉動以及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特鋼新產品的開發速度也在加快,僅2010年中國特鋼行業便相繼開發出風力發電機軸承鋼、第三代核電用鋼、U690核電蒸發器用不銹鋼管、X120管線鋼、第三代汽車板、工程機械用高強度耐磨鋼板等關鍵高端特鋼品種,說明特鋼行業新產品研發力度大大加強,自主創新水平和高端自給率顯著提升。
然而,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等的影響,我國經濟也開始呈現出增長放緩的趨勢,鋼鐵行業成為重災區,特鋼也同樣未能幸免。
2012年1-8月份,我國32家特鋼企業共產粗鋼4566.03萬噸,比2011年同期下降152.20萬噸,下降3%。其中特殊質量非合金鋼產量265.51萬噸,同比上升26%;特殊質量低合金鋼產量71.09萬噸,同比下降11%;特殊質量合金鋼產量1115.54萬噸,同比下降8%。
“十二五”時期,預計我國經濟增長將有所放緩,這從鋼鐵行業、特鋼行業及其相關產業態勢己可見端倪,如粗鋼增幅已由2009年的13.6%降至2011年的9%。但2011年特殊質量合金鋼增幅仍達到11%,說明特鋼發展空間相對較大。
2012-2015年特鋼產量預測(單位:萬噸)
注:此處所指的特鋼包括特殊質量非合金鋼、特殊質量低合金鋼和特殊質量合金鋼。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特鋼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特鋼行業研究員鄭新風預計,到2015年,我國特鋼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其中汽車行業需求882.56萬噸、機械行業、的需求將到達605.18萬噸、石化行業的需求將到達302.59萬噸,鐵路行業的需求將到達50萬噸以上,同時航空及其他行業對特鋼的需求也將持續上升。
調結構、轉方式迫在眉睫
我國雖然作為鋼鐵生產和消費大國,但由于產品質量、生產工藝、科技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的鋼鐵行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遠低于國外先進產品,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的矛盾日益凸顯,鋼鐵行業包括特鋼行業調整產業結構及轉變增長方式迫在眉睫。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8月份,我國特鋼累計進口191.76萬噸,在特鋼進口產品結構中,棒材進口量18.76萬噸,占比9.78%,線材進口量11.90萬噸,占比6.20%,中板進口量27.02萬噸,占比14.09%。冷軋薄板進口量29.08萬噸,占比15.17%,中厚寬鋼帶進口量28.59萬噸,占比14.91%,電工鋼板(帶)進口量50.11萬噸,占比26.13%。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特鋼行業的整體集中度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2011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5.67億噸,占全世界粗鋼產量的46.6%。但同期我國特殊鋼產量約為3500萬噸,僅占鋼產量的5%左右,僅相當于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時的水平,同時,在我國特鋼企業產品中,特鋼產品比重只有31.80%,而日本特鋼企業的特鋼產品占比高達68%,普鋼則僅有8%。而目前世界主要鋼鐵強國特鋼產量占粗鋼總量比例都在15%以上,其中瑞典、日本、德國甚至達到55%、21%和24%。
全球主要國家特鋼占比(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特鋼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特鋼行業研究員鄭新風指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市場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國內特鋼行業也同樣面臨嚴峻的考驗,但同時也為行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及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鄭新風認為,當前我國特鋼行業要順利度過寒冬并實現浴火重生,首先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進:
首先是要積極加快產品升級,提高量大面廣的鋼材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鋼鐵產品性能和實物質量,加快標準升級,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其次是務必要強化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提高鋼鐵工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研發應用各類新技術,支持它們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發鋼鐵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
再有就是要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切實推動鋼鐵工業的優化升級,圍繞品種質量、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兩化”融合和安全生產等重點,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對現有生產設施、裝備、生產工藝條件進行改造,不斷優化生產流程,升級企業技術裝備,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加強安全生產保障。
最后就是積極優化產業布局,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速推進企業的兼并重組。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出臺政策,規定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建鋼鐵基地,繼續推進東南沿海鋼鐵基地建設,推動西部地區已有鋼鐵企業要加快產業升級,結合能源、鐵礦、水資源、環境和市場容量適度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