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病”肆虐 健康體檢產業化興起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營養過剩和運動不足等原因所導致的非傳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腸道癌、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腦中風等患病率大幅增加,“富貴病”成為扼殺人們身心健康的致命殺手,全國因此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占死亡總人數的70%以上,且未來仍有上升趨勢。
衛生部的數據表明,目前中國有22%的人超重,6000多萬人因肥胖而就醫,高血壓2億多人,糖尿病5000多萬人,高血脂1.6億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高達18.8%,約為1.6億人,每年還在繼續新增1000萬高血壓患者。而中國每年死亡的300萬心血管病患者中,50%都與高血壓有關。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估計中國將有4億高血壓病人。
另有調查顯示,中國內地城市白領中有76%處于亞健康狀態,接近六成處于過勞狀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不足3%,35歲至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衰老10年,健康狀況堪憂。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在人的一生中,健康是1,而權力、金錢、地位、物質等等,每一項都是一個0,只有1即健康存在,其后面的0才存在的意義,倘若1倒下了,其后再多的0都毫無意義。由此可見健康對于人的重要性。然而,當前的情況卻是,在“富貴病”蔓延的同時,國內90%的醫療資源集中于疾病的中晚期治療階段,亦即是病患一旦查出病癥,大多處于病癥的中晚期。
調查發現,有26.4%的市民表示“定期到醫院或專業體檢中心做健康體檢”,有26.6%的市民表示“偶爾做”,有47.0%的市民表示“從來不做”。目前,美國70%以上的人群每年都會進行至少一次健康體檢,而我國每年參加體檢的人數不足人口的5%,主動體檢的人數還不到0.3%,即便是在上海和北京,體檢率也僅為15%和20%。
沒有健康體檢意識,將容易給健康和經濟帶來重大風險。定期的健康體檢不但能盡早發現身體潛在的疾病,進而實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預防保健和養生的目的,還能節約醫療支出。研究表明,早期預防花一百元,就可以為后期治病少花一千元,為末期搶救節省上萬元。
隨著“有病早治、無病預防”的健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從“患病求醫”向“健康管理”的轉變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思想。因此,我國各地醫療衛生機構相繼推出以“健康為中心”的體檢服務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這些健康體檢機構主要為健康人群提供體檢服務,并且發展迅速,成為全國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的健康體檢最初多指干部保健或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指令性體檢,目前已經有招生體檢、征兵體檢、駕駛員體檢和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體檢、獻血人員體檢、職業病健康體檢等十余種。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觀念逐步轉變,“有病早治,沒病早防”的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健康體檢不再局限于指令性體檢或干部保健,而成為一項自我預防保健行為,體檢者通過健康查體了解身體整體狀況,早期發現身體潛在的疾病,早診斷、早治療,達到預防保健和養生的目的。
健康管理學是一門新興的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應用性學科。它涉及到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營養學、運動學、中醫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其主要研究范圍是健康的維護與促進、慢性疾病及其轉歸,在我國健康產業是新理念。
目前,全國每年有近億人進行體檢,市場規模在100億左右,而高端體檢市場大約占整個體檢市場的近三分之一。體檢市場規模正以每年2位數的速度增長,其中高端消費市場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市場潛力巨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日常保健、定期檢查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作為健康產業中當前的熱點,體檢業務正在各地興起。
目前,國內的體檢市場主要四分天下,為醫院、療養院、門診部和健康體檢中心所占領。目前,很多醫院認識到,健康體檢中心是醫院創收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預計未來健康體檢將與醫療診治、醫療器械并列成為醫院三大收入來源。
隨著民營健康體檢市場的發展,我國健康體檢機構市場競爭發生了變化。從2002年至今,在經歷過近10年的飛速發展后,民營健康體檢機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截至2010年,民營(私人)健康檢查機構收入總計約49.5億元,并仍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民營健康體檢機構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將逐步增強。
自2002年國內第一家專業體檢機構——北京慈銘健康體檢中心成立以來,健康體檢在全國迅速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專業體檢機構在國內大中城市迅速建立。慈銘體檢的主營業務包括健康檢查、健康咨詢、健康評估、健康維護等。目前,慈銘體檢已在全國 11 個地區設立了 33 家體檢中心,并擁有覆蓋20個城市的50余家自營店與加盟店。2011 年,慈銘體檢的體檢量已達 159.48萬人次,消費金額在1,000元以上的高端體檢客戶人數超過6萬人次,預計未來三年,慈銘體檢的年體檢量突破200萬人次。同時,慈銘體檢還在體檢網點數量、年體檢人次、累計體檢人次、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2009-2011年,慈銘的體檢業務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0.56%。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健康管理(體檢)機構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其中高端消費市場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2000年以來,我國健康管理(體檢)機構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2005年為2000余家,2009年達到近7000家,截至2011年10月發展到8000多家。2005年為2000余家,2009年達到近7000家,截至2011年10月發展到8000多家。
此外,健康體檢產業“低競爭、低風險、高利潤、穩發展”的特點也獲得了越來越多投資機構的青睞,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健康體檢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而健康體檢產業化也必將快速推進。
前瞻產業研究院健康體檢行業研究員舒爭鳴指出,在健康體檢行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中,行業仍存在著準入體系不完善、收費標準不統一、專業人員缺乏、主體職責不明晰和服務行為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專業化的管理和運作、標準化的體檢流程和體檢結果、個性化的體檢需求和人性化的服務將是健康體檢行業未來重要的發展舉措。
舒爭鳴建議,隨著國內健康體檢行業競爭的加劇,業內企業在現有的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衍生服務,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縱深服務如網上健康管理、健康預警服務、健康運動指導、健康監護服務等,這不僅能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是未來健康服務的發展方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