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及新媒體合力助推廣電設備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小到繁榮,目前已建成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無線、有線、衛星、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并用,中央與地方、城市與農村、國內與國外并重的規模龐大的廣播影視覆蓋網,廣播影視的傳播能力、覆蓋水平、服務質量大大提高。
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也得以迅速發展,而隨著我國“三網融合”及“村村通”工程的持續推進,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將呈現出新媒體強勢崛起、傳統媒體順勢轉型升級的協同發展態勢,我國廣播電視設備行業也必將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和網絡化的方向挺進。
新傳媒時代廣電設備將超千億
從2011年我國推進實施三網融合以來,廣電行業已經開始加速演變,以適應三網融合的要求。廣播電視行業在收入結構、雙向網改、網絡整合、數字化轉換、新媒體擴展、增值業務開拓等方面相比2010年均取得了一定進展。
據國家統計局2012年2月22日公布的《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擁有廣播電臺197座,電視臺213座,廣播電視臺2153座,教育電視臺44個。在村村通工程的推動下,2011年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1%,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8%,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
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也推動了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快速成長,這也為我國廣播電視設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2010年廣播電視系統總收入大約為2100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了26.1%,其中中央電視臺、湖南廣播電視臺/芒果傳媒有限公司、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三家機構收入均突破100億元。
由于廣播電視行業規模的快速增長,創造了大量的廣播電視設備的市場需求,如果廣播電視制作設備、發射設備、傳輸設備、接收設備等產品的產銷情況表現突出。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共有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321家,從業人員超過11萬人,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95.73億元,同比增長18.02%,實現產品銷售利潤81.16億元,同比增長32.58%,行業發展勢頭強勁。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三網融合的步伐,積極推進“村村通”工程,根據國家相關規劃,我國將在2015年之前關閉模擬電視信號,將給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未來5年,受益于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持續推進和城市數字電視更新換代的提速,以及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宏觀利好環境下,廣播電視設備市場將會保持整體平穩增長。
與此同時,新媒體強勢崛起已是全球大趨勢,我國新媒體行業在近年來的優異表現,這也為我國廣播電視設備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新媒體的主要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表現形式也日益豐富,讀者不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創造信息。
在眾多新媒體中,近年來,CMMB(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交通運輸事業的已經覆蓋了大半個中國版圖,并通過汽車、火車、輪渡、飛機等交通工具實現了廣播電視節目的有效傳播。據統計,目前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已經有272個城市開通了信號,31個省已經完成了運營支撐系統建設。
同時,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在我國的發展勢頭向好,按照美國IPTV占電視家庭的市場份額5%來計算,我國1.6億有線電視用戶,應有800萬戶IPTV用戶,而目前僅400萬戶左右,預計2012年我國IPTV市場規模將達到847億元,用戶規模為6200多萬戶。未來一旦三網融合打破行業和地區壁壘后,未來2-3年我國IPTV將有可能出現50%-100%的快速增長。
在手機電視方面,隨著我國手機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國手機電視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在三網融合的推動下,手機電視將成為3G需求的重要內容支撐,手機電視也必定會成為廣電網業務發展的最佳平臺。預計到2012年我國手機電視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廣播電視設備行業研究員洪遠見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進步,全世界已經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廣播電視事業也隨之得到了迅猛發展,成為多形態、多環節、多功能、多層次的規模龐大的系統。近幾年來,很多國家廣播電視數字化全面啟動,進入技術引進、標準制定以及市場推廣的攻堅階段。這給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12-2015年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受國家“三網融合”、“村村通”工程等相關政策的影響,“十二五”期間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將實現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行業收入規模將達1100億元,市場規模約為2011年596億元的2倍。
知恥方能后勇
廣播電視行業屬于高新技術行業,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且技術更新速度較快,隨著電視媒體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增長,人們對有線電視網絡的要求不斷提高,網絡設備的技術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要想在行業生存并發展,需要跟上行業技術更新的步伐,這對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綜合實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于我國在電子技術領域起步較晚,在技術和設備上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對本行業來說,部分關鍵設備如高速貼片機、網絡分析儀等仍采用進口設備,關鍵電子元器件如光發射模塊、核心芯片等還依賴于進口。
截至目前,我國廣播電視設備的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處于較落后局面,在生產工藝、檢測手段、質量水平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首先是生產工藝的差距。目前,我國廣播電視設備的生產工藝尚處于歐美國家幾十年以前的水平上,且大多數廠家的設備陳舊,很難生產出質量穩定的優質產品。同時,因設備自動化程度低,生產過程主要憑操作者經驗控制,所以導致質量極不穩定。因此,改造現有生產工藝和設備已成為擺在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面前非常迫切的問題。
其次,是檢測手段的差距。目前,國內大多數廣播電視設備制造企業缺乏有效的檢測設備、儀器等必備手段,很難對產品做出科學有效的質量檢測和控制,其主要原因在于檢測設備價值的高昂和業內普遍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
再有就是質量水平的差距。由于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技術水平、生產工藝和設備的落后,導致了產品質量仍有較明顯的不足且波動較大。
在其他方面,我國廣播電視設備行業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在鋼材質量、管理水平、操作精細化、市場秩序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不足。特別是市場秩序的混亂,導致了同行業內惡性競爭,最終是兩敗俱傷勢必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
數字技術促進了廣播電視、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匯聚與融合,使廣播電視面臨著一場巨大的變革,未來廣播電視領域節目制作、發射、傳輸、接收、記錄將向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從而形成數字化廣播電視產品的新格局。
對此,前瞻產業研究院廣播電視設備行業研究員洪遠見指出,未來我國應大力發展廣播電視設備制造工具產業,狠抓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加快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和整體技術水平,為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夯實設備基礎。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