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冷鏈物流 速凍食品將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1992年起,方便面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快速進入人們的生活,而隨著冰箱等冷藏家電下鄉入戶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新鮮的速凍食品逐漸取代方便面,成為當代家庭生活中重要的食品種類。
速凍食品作為食品行業的新星,伴隨著我國家電下鄉和城鄉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將延續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勢頭,造就又一個“方便面”傳奇。
食品行業新星
速凍食品是指以米、面、雜糧等為主要原料,以肉類、蔬菜等為輔料,經加工制成各類烹制或未烹制的主食品后,立即采用速凍工藝制成并可以在凍結條件下運輸儲存及銷售的各類主食品,如速凍包子、速凍餃子、速凍湯圓、速凍饅頭、花卷、春卷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分析數據顯示,目前,水餃、湯圓、面點、粽子、餛飩,是目前速凍市場的前五強,其中水餃約占整個速凍食品銷售額的50%以上,湯圓約占據20%的市場份額,面點、粽子、餛飩、春卷及地方特色小吃等約占速凍食品市場的30%左右。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速凍行業迅速成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產量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成為食品行業中的新星。經過2003年之前的價格戰洗牌,目前速凍食品行業已經形成以三全、思念、龍鳳和灣仔碼頭為領軍的品牌陣營,速凍食品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2011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經過激烈的兼并重組,企業數量大量減少,從2010年的342家減少到2011年234家,但是行業總體效益得到了提高,產銷規模擴大,利潤總額增長,行業整體發展情況較好。2012年第一季度,行業企業數目有所增加,從234家增加到259家。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36億元,同比增長21.28%;2012年第一季度,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3億元,同比增長14.84%。2009年到2011年間,行業總產值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22.13%,整體上呈現高速增長趨勢。
行業銷售收入方面,2011年,速凍食品行業實現銷售產值540.99億元,同比增長28.97%,實現利潤總額為38.63億元;2012年一季度,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34.67億元,同比增長18.27%,實現利潤9.34億元,同比增長27.27%,近三年銷售產值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24.30%,表現出了高速增長的趨勢。
2009-2012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產銷率均在90%以上,產銷銜接情況較好,2009年產銷率為100.93%,2011年為100.80%,2012年上半年為100.93%,反映出速凍食品行業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
行業對外貿易方面,2011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出口量為326424.05噸,同比增長7.06%,實現出口總額達52769.71萬美元,同比增長18.91%,全年實現貿易逆差4.89億美元,同比增長18.71%,;2012年上半年,完成出口155980.05噸,實現出口總額25383.40萬美元。
總體上看,從2009年到2012年間,我國速凍食品行業發展勢頭較好,盈利變動趨于穩定,說明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行業發展開始由規模擴張向效益提升轉變。
近年來,隨著我國家庭規模小型化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速凍食品日益成為重要的食品種類,并隨著家電下鄉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觀念的轉變而快速增長。
從人均消費量來看,目前美國、歐洲及日本的人均消費量高達60、30和20公斤,而我國人均消費速凍食品約為9公斤,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消費水平。另一方面,家庭規模小型化、生活節奏快速化、收入增長及消費升級,也成為推動速凍食品消費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此外,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隨著家電下鄉的持續推進,冰箱冰柜等開始在農村地區普及,農村消費習慣的轉變,也使得速凍食品大規模進入農村市場成為可能。
前瞻產業研究院速凍食品行業研究員馬向遠預計,未來五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若能保持15.11%的年均復合增速發展,到2016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106-1782億元。
冷鏈物流建設決定速凍食品安全
2010年年末,一份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調查的《2010-2011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顯示,近七成消費者表示出對食品安全狀況的擔憂,“十大最不放心食品”中,速凍食品榜上有名,消費者對此的擔憂包括速凍食品的原料安全、生產安全、運輸儲藏安全等方面缺乏安全保障。
速凍食品是冷鏈承載產品,其生產、運輸、儲藏、銷售都必須保持在-18℃以下的環境之中,才能保證速凍食品不會發生變質。因此,投資建設冷庫、冷藏車等冷鏈設備,建立完善的冷鏈系統,將成為國內速凍食品行業保障食品安全、實現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2-2016年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綜合冷鏈應用率僅為19%,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為15%、30%、40%,產品損腐率較高,僅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就達25%-30%,每年約有1.3億噸的蔬菜和1200萬噸的果品在運輸中損失,腐爛損耗的果蔬可滿足近2億人的基本營養需求。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刺激了冷鏈產品的消耗,冷鏈行業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但由于物流服務商多且規模普遍較小,冷鏈物流服務水平距離國際標準仍有很大差距,成為速凍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
目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5%、15%和23%,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肉禽100%、果蔬95%以上的水平,而國內仍有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部分產品雖然在屠宰或儲藏環節采用了低溫處理,但在運輸、銷售等環節又出現“斷鏈”現象,全程冷鏈的比率過低。
冷鏈物流設施設備方面,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整體規模不足,2011年人均冷庫容量僅0.046立方米,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0.3%,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而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國有冷庫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此外,冷鏈物流設施區域分布不平衡,中部農牧業主產區和西部特色農業地區冷庫嚴重短缺,承擔全國70%以上生鮮農產品批發交易功能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
冷鏈流通率和冷鏈物流設施不足,低使得冷鮮產品腐損率難以得到控制。長期以來,我國冷鮮產品中,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中的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2011年帶來的損失分別高達4800萬噸、550萬噸和730萬噸,而發達國家農產品的腐損率普遍低于5%。
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環境逐步得到優化,冷鏈物流需求不斷加大,專業冷鏈物流企業逐步發展,冷庫建設和冷藏運力投資開始加速。隨著冷鏈物流市場環境的改善以及冷鏈物流技術水平和組織水平的提高,我國冷鏈物流將朝著更加高效、更加可靠的方向發展,并將能有效地控制食品藥品在物流運作中的質量。
前瞻產業研究院速凍食品行業研究員馬向遠指出,速凍食品作為新興的食品行業,國家應加強對其監管與指導,盡快制定全面的質量控制標準,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推行GMP和HACCP,特別是對出口速凍食品企業,開展HACCP認證更是刻不容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