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3D結構光規模化商用 曠視Face++引領消費級3D市場
2018-07-02 11:43:55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自3D結構光技術在iPhone X應用以來,諸多的安卓手機廠商便開始紛紛攻克“劉海”背后的技術,試圖將該技術在手機中進行應用,以給消費者們帶來完美的手機使用體驗。然而,由于該項技術難度較大,研發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其中一個難點存在于量產方面,近期隨著OPPO Find X機型在海內外的上市,3D結構光技術在安卓手機中的應用開始進入量產時代,將在國內智能手機業界產生里程碑式的意義。
提到3D結構光技術,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3D結構光技術是通過近紅外激光器發射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的光線,投射到被拍攝物體上,再由專門的紅外攝像頭進行采集。由于這種具備一定結構的光線在被攝物體的不同深度區域,而導致采集后生成的圖像相對原始光線結構發生變化,然后通過運算單元將這種結構的變化換算成深度信息,我們便獲得了被拍攝物體的三維結構。
相比于2D的人臉識別,帶有深度信息的3D圖像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比如基于該技術可以對解鎖和移動支付功能進行升級優化,使得解鎖過程更為快捷、自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諸多的智能手機廠商才紛紛在這一技術領域進行研究,以OPPO為例,該手機品牌經過長時間的研發,已經可以將3D結構光技術進行大規模商用。
其實早在OPPO Find X正式發布之前的五月份,OPPO就曾針對3D結構光技術等技術在媒體溝通會上進行過演示,演示過程中,OPPO通過一部支持該技術的原型機進行人臉3D信息的錄入和解鎖,錄入和解鎖的速度最快可達0.1秒,從中不難看出,OPPO的3D結構光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據了解,在 OPPO Find X 3D結構光人臉方案開發中,為了提升人臉識別在3D支付場景的精度,專為手機廠商提供AI視覺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Face++經過了數十億張人臉數據的訓練,并為OPPO提供了三個原創的算法模型結構,包括多特征的注意力檢測模型,以及曠視自研的移動卷積神經網絡 ShuffleNet 定制開發的活體檢測模型和可自適應網絡、多模型融合的識別方案。
“世界上60%的攝像頭是用在手機上面的。”曠視科技云事業部高級副總裁吳文昊表示,“短期來看,曠視的首要任務就是賦能全球十億攝像頭,所以手機市場一定是主戰場。”2017年中,曠視科技開始布局手機市場,隨后基于核心的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一舉推出人臉支付、人臉識別解鎖、人像光效、人像背景虛化、視頻美化、3D Animoji等一系列移動端AI產品,以滿足不同手機廠商在人臉解鎖、圖像增強、相機增強、智能圖像和視頻處理上的需求。
人工智能硬件的興起,IOT的發展,以及3D傳感技術在手機端的使用,帶動了3D傳感技術應用端的快速發展。在曠視科技看來,一種技術的應用往往會對整個行業帶來顛覆式的影響,3D感知技術便是如此。OPPO Find X 的問世,也拉開了3D感知技術在消費級終端產品中的規模化應用時代來臨,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進步及相關零部件成本的降低,3D傳感技術將從方方面進入人們的生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