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票房造假太缺德 監管可建黑名單
2017-01-30 16:10:57 責任編輯: 來源:新浪財經
2016年對于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事,就是《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最終出臺。這部法律針對業界關切、社會關心的票房收入監管及治理“虛報瞞報票房”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對一段時間以來,有演員涉黃、涉毒等現象,也提出要加強電影從業人員自律,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胡乃軍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票房收入和統計問題,現在有兩個趨勢,一個是有一些影片的發行方、電影院把票房往高了報,進行虛假的統計,向社會說明我們票房很好;還有一些影院為了隱瞞自己的收入偷稅漏稅,可能把自己的票房報的低。不論是報高還是報低,都是不合理的沒有如實去報。
監管的問題怎么做?我們現在看到的數據大多數是通過各影院報上來的,缺乏市場實際的調研,比如說現在比較一部片子在社會上受歡迎程度如何,就是拿票房總收入來排名,這是不準確的,有一些被企業、機關包場的多,那這個票房收入就不能反映觀眾的反饋。所以我們急需引入一個市場調研的機制,比如一些網絡平臺和APP軟件已經在做了,像豆瓣等APP,打開一些APP看一看某個電影的評分,這個評分就是網民的意見。
我們能不能把這種調研和統計做的范圍大一些,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真實反映這部電影在市場的反饋如何。但是這么做可能成本會高一些,因為涉及到電影不同的分類,不同的評級,不同的市場,所以電影的統計和分析是一門系統的學問。我們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對這些方面有一些指導性的意見,當然具體怎么落實還有待于將來發展。
第二個方面就是從業人員的道德問題,我們都知道最近兩年這個問題太嚴重了,一些明星有違反社會公德,違反道德法律的行為,對于這些人來說,應該做一些職業教育,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公眾人物,公眾人物要做的不僅僅是賺錢,還要注意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的準則,所謂公序良俗,作為社會公眾人物有義務這么做。
如果他們真正違反了,應該有一個黑名單,這個黑名單上的人近期內不論是參與拍攝還是其他的活動都應受到限制。對于藝人來說,作為社會公眾人物,不僅法律道德在約束你,你自己也要約束好自己。(中國經濟網記者 袁曉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