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邊的小紅書,麻煩不止“男”題
圖源:攝圖網
作者|解碼工作室 來源|解碼Decode(ID:kankeji001)
2021年,小紅書開始出手治理自己嚴重失衡的用戶結構問題。在那之前,小紅書的男女用戶比例已經到了恐怖的1:9。
小紅書的辦法也比較簡單粗暴,既然是吸引男性用戶,干脆就從體育下手。先是成為央視奧運戰略合作伙伴,在央視融媒體矩陣上拼命砸錢投廣告。后又力推滑雪、短道速滑等內容,邀請運動員入駐開直播。
但體育內容有時效性,賽事時期一過關注度自然下滑,沒有更好辦法的小紅書,又想了一個更簡單粗暴的辦法。在虎撲、知乎、貼吧等男性用戶為主的社區,打出“超多美女盡在小紅書,免費看,不花一分錢” “性感美女車模、氣質美女,等你來看”的廣告,主打的就是一個穩準狠。
一系列操作下來,當年年底小紅書的的對外口徑順理成章的變成:男性用戶整體占比超過30%。但問題是,隨著小紅書月活規模不斷增加,這個比例卻沒有變化。
換言之,三年過去了,小紅書的“男”題還是沒有完全解決,而它的麻煩也不止如此。
1
依然在擦邊
按照小紅書對外披露的數據,2021年1.38億的月活用戶中,有超過30%也就是4000多萬男性用戶。三年之后雖然比例未變但基數增長,按3億MAU計算,今天小紅書的男性用戶大約有9000萬。
小周就是這9000萬之一。作為一名80后,起初他是被小紅書上的各種攻略吸引,偶爾打開屬于輕度用戶。直到有一天他打開小紅書,發現首頁推薦內容的擦邊現象越來越明顯。
小周不是個例。小紅書男性用戶的首頁推薦,尤其是那些剛注冊的“白號”和注冊一段時間但不常登錄的初級用戶,往往都被帶有明顯指向性、暗示性的軟色情覆蓋,甚至暗示性幾乎滿格的色情貼也不算新鮮。
矛頭指向了小紅書的運營審核。
事實上,有關小紅書的內容審核制度一直是用戶吐槽的對象,甚至此前在小紅書涉嫌“領養送養”孩子的相關熱搜里,就有很多用戶吐槽小紅書的審核制度。
其中不乏有親身經歷的網友在線爆料,比如“辛苦原創內容沒流量,盜圖洗稿的點贊上萬,舉報過幾個涉及敏感軍事設施的打卡貼,航拍照片里連內部設施布局都看的一清二楚了,客服說未發現違規都給我駁回了”。
而對于大尺度內容,小紅書似乎不僅寬容度高,還會主動給流量推薦。
比如一名只有621個粉絲的女性博主,日常筆記只是分享穿搭、健身、美食,點贊量不過個位數,突然某一天發布了一張打碼的性感照片,點贊量直接達到1300;還有一名粉絲2979的用戶,靠一張曖昧色的暴露照片獲贊3900多。
這些素人博主都有一些共性,日常帖子的點贊都不是很高,但只要發一些擦邊內容,流量就會兇猛而至。
很難說,是不是這樣不嚴謹的審核制度在支撐小紅書過去三年的“引男工程”,但可以確定的是的確引發了多次危機。2021年被央視點名“推送未成年人身體隱私性暗示內容”而整改、2023年又因“旅游搭子費用全包”涉黃而被推上熱搜。
只是從結果來看,小紅書累死累活仍沒有改變自己的用戶結構。今年4月其官方發布的行業數據中,除了母嬰、美妝這些女性領域外,3C行業里家電和數碼類目的女性用戶占比分別仍舊是80%和70%,汽車行業的女性用戶也超過了70%。
于是小紅書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缺失男性用戶,創作者就沒有足夠動力生產對應內容,沒有對應內容就吸引不來男性用戶。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抖音有1300萬粉絲的汽車領域創作者@說車的小宇,小紅書賬號雖然也有160萬粉絲,但內容卻不是汽車相關。在小紅書,博主更多的內容圍繞房產和家居,而在抖音則是二者皆有。
內容創作者的一大習慣是根據平臺調性生產和發布內容,一個車評人在小紅書不發與汽車相關的內容,而是發家居和房產,意味著小紅書平臺可能根本沒有太多汽車內容的目標用戶。
2
“引男工程”
2017-2019年,范冰冰入駐、偶像練習生/創造101代言等鋪天蓋地的動作,讓小紅書日活破千萬,迎來第一次用戶爆炸性增長,但也帶來了巨大的危機。
隱藏在千萬日活背后的,是所有內容型社區都無法避免的通病:用戶群體屬性之間的稀釋與矛盾、新進入人群的社區禮儀養成需要時間、社區面臨多元人群的內容喜好和價值評判體系如何取舍、內容推薦抉擇以及保護哪些用戶舍棄哪些用戶,所有問題一旦有一個解錯,都會讓好不容易形成的社區基礎毀于一旦。
表現在實際運營中,就是小紅書上開始充斥各種低俗內容,包括軟色情也是在那個時候涌現,以及一個更為致命的麻煩——創作者的公平流量機制被沖擊。
快手在成長及對抗抖音的進程中,對流量普惠機制的堅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那個階段的小紅書也很冷靜,在流量分配機制上主動遏制頭部KOL流量,保證了公平分發。在內容價值評估體系上,收藏和評論的權重逐漸高于純粹的算法點擊率,并且加深標簽的建設完善。
等到2019年-2020年,小紅書的社區生態和調性已經基本成型,但用戶結構也不可避免的固化。“性別破圈”也是在那時被提出,最初小紅書寄望于推出潮流穿搭等男性內容獲客。
在當時的小紅書看來,從女性愛美到男性潮酷是水到渠成,但其實并沒有真正切準脈門。男性用戶并不會因為穿搭來小紅書,而且大部分男性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也不是“愛美”。
不過小紅書很快就調轉了船頭。不能讓特定類目發光發熱,就做到有教無類,不管是什么視頻、什么品類,只要遵循“有用”“實用”這一點,且契合小紅書筆記收藏屬性這一內在靈魂,就統統開綠燈。
實際上這種調頭已經屬于暫且放棄專攻男性用戶了,轉為沖擊整體用戶活躍度。只是這一操作也并非高枕無憂,最直觀的風險就是給小紅書的內容價值評估體系埋下了隱患。
一方面,小紅書用“有用”“實用”強調內容的專業性,創作者出于對流量的渴望開始專注某一領域內容,且越細分越垂直越容易得到推薦。但演變到后期,這種“只鼓勵細分賽道”的內容機制,對社區內容多樣化生產的反噬就開始了。
有用戶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曬園藝月季起家的博主,哪天順帶說了下花園里還可以有百合,講了講百合怎么種,就不行了。因為小紅書的算法會判定用戶的細分純粹性被破壞,標簽立刻自動帶“雜”,然后不給流量推薦,最后導致“刷月季的看不到你了,百合又沒起來。”
3
增長困境
一切的矛頭又指向了小紅書的增長困境。
去年12月網傳小紅書社區內容負責人謝云巍(花名河童)離職時,理由就是社區增長乏力。不久前《新視界》在報道中也提到了小紅書的“坐一觀三”規劃,即坐擁1億DAU,向3億DAU發起沖擊。
在上述文章中,“坐一觀三”被認為是小紅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用戶增長戰役,而謝云巍的離職也被指是為增長乏力背鍋。理由是隨著不惜一切代價保增長的原則被樹立,謝云巍的慢策略已經不符合小紅書當前的需求。
但對于小紅書而言,用戶增長的根基在于平臺內創作者的多少,而創作者的多少又取決于社區的生態繁榮與否以及商業化的程度。或者直白點,得讓創作者賺到錢才行。
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過去兩年小紅書在很多領域沒有跑出來太多成規模的新賬號。一方面是小紅書的流量分配機制,導致頭部KOL的流量被遏制,另一方面小紅書的資源也不夠多。“說白了,它沒有足夠的流量去不斷地扶持新的頭部KOL,不像抖音可以孵化一個又一個‘張同學’。”
很多其它平臺的頭部KOL雖然在小紅書有賬號,但內容并非基于平臺調性的原創,而是簡單的搬運,比如此前提到的汽車博主。“這些大博主都是自帶流量,小紅書的扶持比較少。”
而且小紅書針對創作者提供的商業化基建能力也不完善。比如不少創作者反映,小紅書的薯條工具(類似抖音的DOU+),真實效果十分有限,創作者可能花費500塊拿不到50個贊。
另外也有商家反映,雖然小紅書一直在力推直播,但并非所有品類都適合直播。而且小紅書整體的電商鏈路沒有打開,沒有給粉絲養成小紅書也是電商平臺的思維。“更為關鍵的是,小紅書賣的都是高客單的品,高客單誰來買單呢,當然是長期follow這個博主的用戶,為信任買單。”而小紅書的低流量決定了博主只能通過粉絲的粘性做轉化,拿不到廣域流量。
4
尾聲
對小紅書而言,“男”題的根源還是增長困境。2021年那波“引男工程”后,男性用戶比例雖然一直維持在30%,但卻并非因此打開更大的商業化空間,如今小紅書還是靠美妝、母嬰、護膚的廣告賺錢。
男性用戶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據悉在小紅書的春晚投放復盤中,其中一項就是男性感興趣的話題,涉及運動汽車、3C數碼、理財游戲或者動漫等,在春晚尤其是廣告部分,呈現很少。
但小紅書不是不想賺錢,只不過短期內儲備還不是很夠。商業化基建能力需要更多的時間搭建,更具商業化錢景的創作者需要培養,何況在關鍵人才的網羅上,小紅書才堪堪渡過第一關——將人頭碼齊。
眼下,小紅書正試圖套用別人的策略實現自己的“坐一觀三”。但接近2億DAU的增長目標并非易事,快手用了三年、抖音用了一年。而以當前小紅書的體量和能力,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
參考資料
[1] 聊聊小紅書,互聯網蘇青陽
[2] 三億戰爭背后,小紅書的決心、掙扎與代價,鳳凰網科技
[3] 寶寶輔食與小紅書隔“男”墻,娛樂硬糖
[4] 小紅書的三重危機,新響pro
[5] 傳小紅書反思春晚投放策略,結果低于預期,“男性經濟”不好做,奇偶派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解碼Decode(ID:kankeji001),作者:解碼工作室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