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向著勝利“狂飆”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樟稻 來源|新熵(ID:xinshangxz)
百世策略是否起效?
中國快遞業數十年發展史中,不乏一些極富戲劇性和轉折性的橋段,隨著時間成為業內茶余飯后的談資。對于旁觀者來說不過是一段故事,對于親歷者則可能是切身之痛。
譬如在新一輪并購下出清的百世快遞。此前在2021年10月29日,百世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11億美元(約合68億人民幣)的價格,向極兔速遞出售中國區快遞業務,集團將集中精力和資源,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快運、國際業務的深度融合。
外界的一些聲音中,百世成為功敗垂成的悲情角色。這也無可厚非。
畢竟,除了在國內快遞市場失去“四通一達”的席位;此后在2022年年初,百世集團還曾收到紐交所發來的信函,通知本公司不符合紐交所繼續上市標準中適用的價格標準,原因是百世集團股價不足1美元。
商業世界的波云詭譎從來是不可預測的,企業前腳踏空,后腳就殺個回馬槍案例從來不在少數,這一定也是百世集團的執念與渴望——快遞業務之外,百世集團旗下的快運、供應鏈、國際等業務被予以重任。
2023年3月9日,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與物流服務提供商百世集團(下稱百世)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全年未經審計財務業績。借著本次財報,看百世走到了哪一步?
01
百世“深蹲”
即便過去兩年,百世的同學一定忘不了10月29日這一天。當晚,創始人周韶寧寫了一封內部公開信,百世集團將把國內快遞相關公司的股權、資產、網點、轉運中心、人員、技術、系統等轉讓給極兔速遞。
作為交易中的雙方,極兔收獲了百世快遞的基礎建設和加盟商網絡資源,還間接接入淘寶系平臺,市場版圖進一步擴大;百世將收獲一筆資金注入,之后集中精力和資源用來推動供應鏈、快運、國際業務。
從這里來看,雙方的交易似乎談得上是“天作之合”。真情流露往往藏在細節里,在內部信的筆觸中,周韶寧用“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來形容此次交易。
畢竟,和“泥腿子”出身的“桐廬幫”創始人不同,百世掌舵人周韶寧是個“異類”,在國外留學工作期間先后進入貝爾實驗室、美國朗訊公司工作后,回國又加入UT斯達康、谷歌中國等擔任高管,于2007年創立了百世物流。
如今在創業14年后賣掉旗下資產,個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能體會。
但此刻“抽身而退”卻是百世的必要抉擇。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其一:在以“卷”聞名的快遞界,價格戰成為賽道玩家擴大市場最有效的方式。而在2020年,背靠巨頭的三家公司極兔(拼多多)、眾郵(京東)、豐網(順豐)下場入局,新進入者導致快遞競爭加劇。
彼時隨著各方勢力進一步擴大角逐,價格戰再次打響。理所當然,在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之下,惡性競爭取代良性博弈,百世如果不盡快抽身而退,價格戰將使其快遞業務有被拖入泥潭的風險,進而影響全局。
其二:價格戰作為快遞行業市場出清的有效方式,眼下,因為政策限制的原因,被階段性叫停。那么現階段賽道中的玩家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價格戰未來一定還會有,是不是因為政策原因止住了,也很難說……價格戰仍是這些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未來仍然不排除有價格戰的風險。”
且與國內較成熟的電商、白電(空調)對標,在行業網絡效應強度上,快遞終局時期快遞規模集中度CR3有望達85%。這意味著,快遞行業從集中階段向寡頭壟斷階段邁進是必然的,而這將是所有快遞企業頭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近期,根據多家快遞公司2022年業績預告,快遞公司分化加劇,譬如韻達正在加速掉隊,從側面也驗證了上述論述。因此,對于百世而言,與其身處泥潭之中,不如跳出舊巢放手一搏,轉而集中精力投入到更加擅長也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等業務中。
02
戰略“蓄勢”
百世另一個關鍵的日子是2017年9月20日,當晚,百世創始人周韶寧攜創始團隊股東代表站上紐交所交易大廳的敲鐘臺,伴隨著清脆的鐘聲,代碼為“BSTI”(現為“BEST”)的百世也迎來自己開盤后的第一個交易日。
彼時正值百世成立的第十年,這可以說是周韶寧送給百世十周歲生日的最好禮物。
根據百世上市之際披露的招股書中顯示,百世集團擁有八條主要業務線,分別為百世供應鏈、百世快遞、百世快運、百世國際、百世優貨、百世店加、百世金融和百世云。
言外之意,周韶寧并不愿意資本市場將百世看成一家快遞公司。在周韶寧眼中,百世從一開始就并不想做一家只負責遞送快件的快遞公司,而是基于技術、團隊優勢的綜合供應鏈服務。
而這正是百世尋求翻身的基本盤。
可以看到,百世向極兔速遞出售中國區快遞業務后,全力推進聚焦戰略,聚焦發展快運、供應鏈和國際核心業務。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同樣有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百世出售快遞子公司應是百世集團基于新的戰略作出的決定。
“百世在快運、供應鏈以及國際業務上的勢頭不錯,接下來可能會是一個發力方向,百世將有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全力聚焦在快運、供應鏈和國際業務上。”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百世一直在探索內部快運、供應鏈、國際網的相互協同。通過供應鏈云倉、云配網絡+快運大件網絡+國際東南亞本土物流網絡以及北美海外倉,三大業務形成百世的綜合物流生態系統,最終把中國、東南亞、北美三大區域鏈接成“三角形”,搭建起B2B2C和跨境業務網絡,為客戶提供全球供應鏈服務。
為了使“三角形”更穩固,與其他出海玩家不同,百世更注重本地化,譬如在東南亞,百世鋪設本土快遞網絡、搭建海外倉和跨境物流,以及對團隊、物流系統等技術層面進行本地化改造。
在百世聚焦策略下,現有快運、供應鏈、國際三大核心業務的協同效應,賦予了其更強的競爭力。
無論聚焦還是協同戰略,落地到執行層面,高質量服務起到決定性作用。拿快運業務來說,在百世快運2022全國網絡大會上,周韶寧重申快運業務高質量發展路徑,“質量”正是百世2022戰略關鍵詞。
會上,周韶寧表示,“百世快運已經發展到新的階段,要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加強網絡覆蓋,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精細化管理,全面推進數字化經營,助力降本增效,以質量和運營為基礎,加速快運業務的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綜合能力。”
同樣表現在供應鏈業務上,具體而言,百世供應鏈主攻KA(Key Account)客戶(主要以世界五百強或中國五百強為主,目前集中四大主行業的客戶:鞋服、快消、汽配和醫藥器械)綜合供應鏈解決方案。需要知曉的是,KA客戶供應鏈服務對行業專業性要求非常高,每個KA企業都有其特殊的服務標準和業務需求。拿鞋服類的全國連鎖型的KA客戶來說,通常采取全國單倉或大區多倉布局,同樣包含了線上跟線下的銷售渠道,所以需要整體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盡管不同行業在供應鏈上有不同的需求,但共性的因素始終離不開成本和質量。對此,百世通過打造“天網+地網”數智化供應鏈能力,為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03
開啟“狂飆”?
站在如今這個節點上,無疑是檢驗百世策略是否起效的最佳時機。
根據財報數據,百世集團去年實現營收77.4億元,其中第四季度營收為19.8億元。百世集團首席財務官樊倩怡女士表示:“2022年四季度,得益于降本增效等舉措,集團凈虧損同比大幅縮小52.4%。”
分業務來看,在快運業務上,百世重點關注數字化改造,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因此,該業務在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2022年,百世快運全年營收48.9億元,凈虧損收窄28.5%;貨運量達870萬噸,其中電商件占比21.2%;四季度,百世快運營收13億元,貨運量達220萬噸。得益于各類降本增效舉措,凈虧損同比收窄69.3%。
作為百世集團的核心事業部,供應鏈業務已經成為該集團重要的增長點之一。財報顯示,百世供應鏈業務去年營收為18.2億元,同比增長0.4%,毛利率提高了2.1個百分點至6.1%;運輸貨量同比增長53.6%。
四季度,通過持續拓展汽配及醫療行業客戶,百世供應鏈營收同比增長2.7%至5.0億元,凈虧損同比收窄81.3%;運輸貨量同比增長82.1%;新增及續簽大客戶30余個。
最后,在國際業務上,過去一年,東南亞的市場環境極具挑戰性。對此,百世調整了組織戰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東南亞市場。作為市場戰略的一部分,百世擴大了中小型企業的覆蓋面,以此多樣化客戶基礎。
表現在財報上,2022年,百世國際全年營收9.2億元,在東南亞的包裹量達1.2億件;四季度,百世國際營收2.0億元,包裹量為2540萬件。得益于客群多樣化戰略,中小企業客戶的營收貢獻較同年一季度增長了13個百分點,達40.2%;跨境業務環比激增173%。
業務之外,本次財報主要有兩大亮點,其一:在披露去年業績表現的同時,百世還給出了三大業務的盈利預期。周韶寧表示,預計快運和供應鏈將在今年二季度實現盈利,并于全年實現正向現金流及強勁的盈利增長;國際業務將在部分市場實現盈利。
其二:百世于3月8日公布,董事會已授權一項股票回購計劃,根據該計劃,將在未來12個月內回購價值人民幣1.4億元(2000萬美元)的美國存托股票。
這兩個信息足以告訴市場:
一、百世推進三大業務板塊之間聚焦與協同策略的正確性,效益顯著,已經走在上坡路上。正如周韶寧所述,“2022年,面臨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公司持續推進聚焦和協同策略,成效顯著。”
二、百世向市場發出股價被低估的信號。公司回購股票意味著公司認為當前的股價遠低于公司的內在價值,百世希望通過股票回購將公司價值嚴重低估的信息傳遞給市場,以穩定股價并增強投資者信心。
商業史上從來不缺在倒下的地方崛起、在殘酷的生死考驗中成長為領頭羊的企業,從以上來看,百世正在向著“最終的勝利”狂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熵(ID:xinshangxz),作者:樟稻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