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妍接手的是一個怎樣的碧桂園?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小戎 來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GUIDE|
■ 低調的楊惠妍
■ 碧桂園因何走上“楊惠妍”路線?
■ 楊惠妍接班后面臨哪些挑戰?
從2007年將名下所有股份轉讓給女兒楊惠妍,到2023年3月1日正式辭任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用15年的時間,將二女兒楊惠妍扶上了碧桂園的當家人之位。
有不少地產界人士稱:塵埃落地。
從2007年接手父親的股權,成為中國第一女首富開始,楊惠妍在公眾眼中以低調、神秘著稱。在碧桂園內部,也是如此。
長期以來,楊惠妍在碧桂園內部負責非地產業務的探索,這在曾經依靠高周轉瘋狂沖擊的碧桂園企業內部,也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
但15年來,楊惠妍每一次揭開一點自己的神秘面紗,走到公眾面前,都暗藏著兩重隱喻:
第一,她的存在,是碧桂園發展的另一條路線,這條路線,注定與父親楊國強時期大不相同。
第二,在碧桂園內部,楊國強在把楊惠妍扶上聯席主席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楊國強認可楊惠妍在新業務方面探索的成績,并將其作為碧桂園未來的主導路線。
對楊惠妍來說,第一個懸念是碧桂園能否在2023年,守住已經蟬聯七年的銷售冠軍寶座。2023年開年以來,碧桂園已經被保利、萬科擠到了行業第三的位置上。
更大的懸念是,是否要將自己過去多年一直在深挖的教育、機器人等新業務,推動成為碧桂園的新引擎。
這不僅影響著楊惠妍接班后的風格判斷,也將決定在房企試錯機會越來越少的當下,實現輕裝上陣的碧桂園,靠什么走出拐點。
01
低調的楊惠妍
猜猜哪個是楊惠妍,這曾經是困擾很多網友甚至主流媒體圖片編輯的難題。
楊惠妍的出現,實在是有些突然。2007年,26歲的她突然空降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成為亞洲女首富,身家為510億元。
有美國媒體表示,當時的這個財富值,已經超過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和美國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
這得益于當年楊國強早早地宣布了自己的接班問題。2007年4月,碧桂園上市前夕,楊國強宣布將價值數百億的股權全部交給二女兒楊惠妍,并且在上市招股書中寫入了家族傳承計劃:“將股權轉讓給女兒楊惠妍,是希望訓練她成為碧桂園繼承人。”
隨后碧桂園發布公告,楊惠妍并非父親的代言人,而是公司權益的最終實益擁有人,可全權決定如何管理個人資產。她于公司的權益,并不涉及她須對楊氏家族任何成員或其他個別人士負責的信托或安排。
哪怕是此后楊惠妍的身家一直從500億元飆升至2000億元,關于她的圖片在網上一路瘋傳,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有人見過她的真實面目。
2017年,由時任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吳建斌創作出版的《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里曾提到,目前網絡上關于楊惠妍的眾多照片中,僅有一張是她本人。
13歲就開始跟父親旁聽碧桂園董事會和高管會議的楊惠妍,給碧桂園高層的印象是“很沉穩,基本上不做聲,只是在旁邊觀察父親是如何處理事務的”。
早早被確立為接班人的楊惠妍,似乎也在有意避免被外人注意到。很多年以來,她唯一活躍的領域是公益慈善。
一個典型的細節是,2018年,楊惠妍向北京師范大學捐贈8000萬元,設立“惠妍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師大惠妍國際教育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為北師大的教師以及對國際教育研究有突出貢獻的學術工作者提供科研支持。
事后,在北京師范大學一方發布的新聞中,出現了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向楊惠妍頒發捐贈證書的畫面。而碧桂園和相關合作方的新聞中,僅有一張所有與會嘉賓的合影,楊惠妍沒有出現在特寫畫面之中。
哪怕在楊惠妍出任碧桂園聯席主席,碧桂園也逐步開始將楊惠妍的照片放入年報和官網之后,類似于在北京師范大學的那一場景,仍然很少在公眾場合中見到。
這種低調,甚至讓外界猜疑,楊惠妍是否還會接班。
尤其是在2010年以來,楊國強先后簽下了莫斌、吳建斌、朱榮斌、林昭憲等一干職業經理人,其中朱榮斌在擔任碧桂園聯席總裁期間甚至拿到了2100萬元的年薪。
很多人猜測,楊國強在女兒接班和職業經理人接班兩條路之間,似乎有了新的想法。
如今,正式接班的楊惠妍,到了被父親“扶上馬”的那一刻,也到了丟掉所有神秘,正式面向公眾的時刻。
02
楊國強的選擇
有消息稱,楊國強甚至想在2007年上市前,就把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也讓楊惠妍來坐。只是擔心突然撒手不管影響上市融資的前景,這才作罷。
在低調行事的十多年里,楊惠妍逐步在碧桂園的非地產業務方面獨當一面。2017年5月,由楊惠妍擔任董事長的博實樂教育(即原碧桂園教育集團)在紐交所正式上市。2018年6月,物業板塊碧桂園服務在港交所上市,楊惠妍任董事會主席。
不僅如此,碧桂園的多元化業務,也是由楊惠妍負責探路,一手操持的。
吳建斌《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里介紹了2014年,陪同楊惠妍先后會見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三家投行時的場景:她講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懂得戰略布局的重要性,還能完整地詮釋自己的想法;她像她的父親一樣有偉大抱負、偉大情懷,有國際視野、國際人脈網;她談吐儒雅,有很好的教養。
此時,楊惠妍已經提出嘗試打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的觀點, 即從辦幼兒園開始,建住宅,參與醫院,到健康產業及養生養老社區服務等,以擺脫住宅地產的局限性,和對住宅地產的依賴。三家投行都認可了楊惠妍的這一觀點。
這幾乎是全行業的共識。同年的亞布力論壇上,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也給出“白銀時代”的觀念,“白銀時代需要我們轉變觀念”,關注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
2018年12月,碧桂園宣布,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擔任聯席主席。
很多人看來,這或許僅僅是楊國強在接班的問題上做出了最終的選擇。但從更大的視野來看,這是楊國強在“楊惠妍路線”和“職業經理人路線”之間做出了選擇。
從2010年開始,碧桂園大幅聘任職業經理人,公司規模自此起飛。
當年,碧桂園的年銷售規模只有329億元,排名全國第九。到了2018年末,碧桂園的銷售規模已經達到5018億元,膨脹了十多倍,規模位居行業頭名。
這得益于楊國強為碧桂園選擇的高周轉打法,即快速銷售、快速回款,靠著資金和土儲不斷滾動,迅速擴大規模。
吳建斌曾經介紹楊國強在2015年末選擇的“超強進取型”的做法,提出2016年上半年要買500億元土地,下半年要回籠這500億元資金,并繼續投下去。
而在2015年,碧桂園設置的拿地預算不過200億元,實際上到年末達到了560億元,多了300多億元。
為了加快高周轉,碧桂園提出了代號“456”的工作要求和“拿地及開工”的方針。前者要求“拿地后四個月開盤,五個月資金回籠,六個月資金回正”。后者要求把規劃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等業務,以及政府審批環節,前置到摘牌拿地之前,以確保在拿下地塊之后就可以迅速獲得審批文件開工建設。
狂奔的碧桂園,風險也在快速集聚。
第一是安全風險。
2018年,碧桂園在廣西、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多次出現項目工地坍塌事件,僅僅半年就造成8人死亡。即使是碧桂園位于廣東順德的大本營,也有項目被點名批評。公眾輿論將碧桂園推上風口浪尖。楊國強和總裁莫斌不得不面對媒體,鞠躬道歉。
第二是負債風險。
從2016年6月底到2018年6月底,碧桂園的負債已經從3317.34億元攀升至1.26萬億元,資產負債率從78.2%一路爬至89.85%。這甚至超過了同期的萬科(84.70%)和恒大(81.66%)。
究竟是什么迫使楊國強做出了放棄高周轉,降速前行的決定,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繼續狂奔下去,如今在許家印頭上炸響的雷,會更早地炸響在楊國強的頭上。
楊惠妍出任聯席主席后短短一個月,楊國強在碧桂園集團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們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并表示,未來是三個重點方向,地產、農業、機器人。
毫無疑問,楊國強已經做出了選擇,日后的碧桂園,必須要靠楊惠妍了。
03
楊惠妍的挑戰
楊惠妍走上董事局主席位置的這一刻,碧桂園還沒有完全擺脫高周轉帶來的遺留問題。
第一,碧桂園面臨高額的債務和還債壓力。
截至2022年6月底,碧桂園旗下尚有未償還債務7694.46億元,其中,有5242.50億元將在一年內到期,碧桂園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1234.83億元,較2021年年底的1679.21億元減少26.5%。中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碧桂園的資產負債率仍有83.98%。
2023年1月17日,碧桂園公告稱,已悉數償還于2023年1月到期的年利率為4.75%的優先票據,本金總額為6.25億美元,該票據償還后,再無其他未償還的票據。
第二,碧桂園面臨融資的壓力。
2022年上半年,碧桂園融資活動獲得的現金流為-326.06億元,其中歸還銀行和其他借款579.70億元,從銀行及其他借款所得為261億元。相比之下,2021年上半年,碧桂園曾經獲得了696.22億元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同比縮水了60%。
也是為了籌集資金,碧桂園在2022年上半年處置了47.29億元的金融資產,使得投資活動呈現38.71億元的凈流入。
2022年下半年,碧桂園還完成了兩次配股,籌資86億港元,同時在2022年11月末至12月初,先后與10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超過3000億元的意向性綜合授信支持。
這些問題,隨著2023年經濟復蘇和融資環境好轉,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
而在楊惠妍全面接班之后,外界關注的還有兩個新的挑戰。
一是碧桂園能否維持銷售規模冠軍的寶座。
克而瑞數據發布的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顯示,2023年1-2月,碧桂園全口徑銷售金額為562億元,位列排行榜第3位。前兩位分別被保利發展和萬科地產奪得。
這被外界視為是碧桂園“掉隊”的信號。更加不利的因素是,碧桂園一直被稱為是“三四線城市的王者”,以較低的成本去購地,依靠普通消費者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快速回流資金。但近年來,三四線城市的地價已經水漲船高,消費者的購房意愿卻在回落,房價有漲不動的趨勢。
2022年11月,碧桂園官方宣布,開始為期一個月的現房節活動。1000多個現房樓盤喊出了最大折扣75折的口號,范圍涉及碧桂園布局的30多個省的268個城市。降價促銷,去庫存的壓力可見一斑。
碧桂園也試圖轉變拿地的方向,2022年,碧桂園在拿地方面動作寥寥,僅有的幾處,也在上海、北京等一二線城市。有媒體援引2023年碧桂園工作會議的消息稱,2023年碧桂園會重啟拿地,投資方向上將聚焦市場恢復更好的一二線城市。
二是碧桂園業務多元化的進展。
2019年楊國強把楊惠妍扶上聯席主席的位置時,就將機器人和農業放在了與房地產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希望形成“三駕馬車”的局面。
不過,2022年半年報發布時,碧桂園總裁莫斌曾表示,為了保證現金流的安全,在主營業務和新業務方面也做一些平衡,除博智林機器人為新業務唯一重點業務外,其他一些新業務都暫緩了。
關于碧桂園農業方面的進展,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也幾乎未見太大的動靜。以探索新業務為己任的楊惠妍,在多元化方面必然承擔著更大的期待。
04
結語
經歷過“三條紅線”的洗禮之后,2023年對房地產行業來說,分化已經到來。僅從銷售情況來看,央企暫時還是市場的主流。
民企若要不被甩下,快速找到企業的增長動力,就成為關鍵。相比能否奪回銷售冠軍的寶座,碧桂園未來數年的前進方向和增長動力何在,多元化能否形成新的增長引擎,是楊惠妍接班后面臨的核心問題。
好在,父親楊國強并未徹底離開,碧桂園公告稱,楊國強將以特別顧問的身份繼續參與公司經營。
將女兒親自扶上馬后,68歲的楊國強還打算再送一程。
參考文獻
[1]《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吳建斌;
[2]《女首富楊惠妍的關鍵2023》,騰訊新聞《潛望》;
[3]《拿地即開工,碧桂園高周轉模式響警報》,財新周刊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小戎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