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狂飆》爛尾的秘密
作者|旺仔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沒有安欣二十一年的付出,黃瑤的舉報信遞給專項組,也能扳倒高啟強。所以,安欣的人物作用是什么?高啟強一路打怪升級的陪練嗎?
01
不出意外的話,《狂飆》出意外了。
爛尾了。
掃黑主題被拍成黑老大的成長、進化史,正反兩方的勢力,連平分秋色都不算。政法系統的戰斗力,簡直是被黑惡勢力吊打。劇集開頭為安欣塑的金身——有背景,有公安局正副局長關照。結果這層金身是紙糊的,除了勸安欣別沖動,沒起到什么作用。
正邪勢力斗爭了二十一年,最后卻靠黃瑤一封舉報信,將高啟強繩之于法。編劇這樣的處理,只能說,安欣這輩子做的最成功的事情是幫老默做親子鑒定。
《狂飆》是命題作文,導演在采訪中也提到,這部劇是首部以掃黑除惡常態化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背景的影視作品。既然是命題作文,就得詳細寫寫掃黑除惡,塑造一位有情義的黑幫大佬算怎么回事。
很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結尾,尤其是在豆瓣上評論的最兇,恨不得專門開個帖子,讓徐紀周(導演)進來學習。很多人認為《狂飆》的爛在36、37集。其實,狂飆的爛尾始于26集。
《狂飆》可以分為兩段,前26集和后14集。前26集的主題是成長線,高啟強是怎么成為黑幫大佬的。后14集涉及掃黑,也就是專案組以及掃黑除惡常態化。
為什么說26集是分水嶺,這一集的重要劇情是高啟盛和李響之死。雙方陣營各失去非常重要的人,高啟強失去了弟弟,安欣失去了最重要的戰友。但是,這場失去對雙方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高啟強通過公開的做作舉報,洗清自己的嫌疑。而對公安系統而言,李響之死,是個啞炮,根本就沒響。
從劇情交代上看,公安系統沒有想過要為李響討個交代。高啟盛,一位毒販,犯罪嫌疑人,在公開場合,光天化日之下殺掉一名人民警察,刑警隊的隊長。甚至是蓄意的,因為高啟盛點名要見李響。但是李響死后,除了安欣之外,沒有人想過替他討回公道。甚至安欣也沒想過討回公道,只是幫李響寄出過幾封石沉大海的舉報信。
誰還記得李響臨死交代的,“不是高啟強舉報的”,這句話沒有后文了。
李響之死就像一個擋板,擋住了安欣和高啟強之間的聯系。這個人物的死沒有達到他的戲劇價值,他死之后,正邪雙方沒有形成劍拔弩張的戰斗關系。李響就做到了人物的形象價值,一位孤勇的反抗強權暴力的警察,對劇情的推動沒大貢獻。
02
《狂飆》從結構上看是很規整的貓鼠游戲,安欣和高啟強,一個抓、一個逃,彼此的任務線是很清楚的。但是,在人物塑造上,卻被寫成一個好人總是有所掣肘,黑惡勢力無所顧及的故事。
編劇為了刻畫一位具有理想主義的警察,為了塑造安欣孤立無援的狀態,給安欣安排了“真空”的生活環境。曾經他身邊的孟叔、安叔都沒有了,戰友也沒有了,愛情也沒有了。
孤勇的情緒渲染到位了,安欣應該去戰斗了,結果沒有。
安欣在后14集經歷的2006年到2021年,整整15年的時間,在劇本里沒有展現。從故事情節上看不出安欣有激烈的斗爭,有掙扎或者有放棄。劇情上沒有交代,再轉折就是2021年的故事了。高啟強成了喜歡騎電動車的萌萌噠的老伯,安欣是滿頭白發,想著能夠提前退休的摸魚警察,至少從劇情上的交代是這樣的。
中間缺少的信息,觀眾是沒有辦法共情安欣的付出。沒有劇情交代,觀眾是體會不到一位理想主義的警察,跟黑惡勢力抗爭的不容易。安欣的故事線是不完整的,劇情沒有交代一位可以為了打黑,放棄自己愛情的警察,是如何甘心一步步淪為平庸的中年職場人的?
從劇情上看,安欣寫了幾封舉報信。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當然,也可以說他被調職了,調離了刑警大隊。缺少跟高啟強交手的機會。那其他刑警呢?認真查案的被邊緣了,要么就是同流合污了。
所以,京海是個什么神奇土地,只培育黑社會,不培養好警察。整個公安體系,在這個劇集中的作用都是消失的。
比如說,在莽村拆遷中被塑造為正面形象的公安局長——郭局,不接受孟德海邀請跟高啟強吃飯的局長。但他李響死后,他沒想過要為自己的部下討個說法。至少在劇情上沒有交代過。這就是劇情設置上的致命傷——懸浮于現實。人民警察因執行公務喪命于黑惡勢力,公安體系不進行掃黑除惡行動?不維護人民公安不可侵犯的形象?但是劇情上沒交代郭局做了什么,只交代了高啟強進入了京海的商界協會,步步強盛的人生。
從這里開始正邪勢力的較量就完全不對等了,安欣只有一個人,高啟強卻圈起了關系網。如此力量懸殊的較量,不用涉及信仰、不用牽涉主義,無論是誰,一個人也是不可能抗衡過一群人的。
它成了做事方式的對決。高啟強怎么解決問題的,找人,托關系,求人,用利益捆綁關系。安欣是怎么解決問題的,孤勇者,舍棄,摒棄掉身邊一切的資源,孤身奮戰。
這都什么年代,反派知道拉幫結派,好人只想著孤軍奮戰。
03
《狂飆》突出的成績就是塑造不臉譜化的反派,因為編劇和導演把注意力都放在反派身上了。
還是拿26集來說,第15分,失去弟弟的高啟強開始悲傷。此時,我們的緝毒大隊以及隊長楊健一臉內疚的看著高啟強。嘿,楊建醒醒,記不記得自己的工作是啥,緝毒。怎么對販毒人員的去世,報有如此負罪的情緒。其實,這就說明導演鏡頭交代的有問題。
高啟強人物的完整,來自故事的原型,但是安欣的人物也有原型,可是這個人物的成長線卻如此匱乏。是因為裁判文書網的公開信息更全面,而政法系統的內部表彰缺少素材積累?
另外讓高啟強有保護傘,王秘書二十年來兢兢業業給趙立冬當秘書,也不想著下放其他部門做個小領導。趙立冬也是從始至終不忘初心,只在京海一塊地兒嚯嚯,干部升遷、輪崗、調任這些事情,只針對劇中的正面角色,反派是用不上的。
因為編劇強行壓著不讓開團,非得專項組來了,才能團戰。就導致京海本地的政法力量跟高啟強的較量,都出現在輕飄飄的臺詞里。也因為缺少正面對抗,缺少對安欣面對阻力的描寫,讓他所有的犧牲看起來輕飄飄的,很沒有必要。安欣放棄愛情像是一位渣男,而非勇士。
導演說他最喜歡劇里面高啟強和安欣同桌吃飯的戲,能看出來,他倆確實沒少吃飯。而掃黑劇集精彩的地方在于正邪勢力的較量,《狂飆》里面沒有較量,他們都各自發育各自的,互不打擾。
甚至連結尾也是各自忙各自的,沒有安欣二十一年的付出,黃瑤的舉報信遞給專項組,也能扳倒高啟強。所以,安欣的人物作用是什么?高啟強一路打怪升級的陪練嗎?
這部劇叫《狂飆》,真正在狂飆的只有高啟強,一路不要命,也不擇手段。其他人都是跑兩步歇一歇,包括安欣。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作者:旺仔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