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120萬人研究,新冠后,多少人會有“后遺癥”?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醫諾維 來源|醫諾維(ID:inovelt)
新冠病毒,通常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并造成呼吸系統和人體各個器官的損傷。自2019年底首次爆發至今,新型冠狀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對世界經濟、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長新冠”的定義為,在新冠感染后3個月依然存在癥狀,至少持續2個月,并且無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最為常見的長新冠是呼吸急促、疲勞、睡眠障礙等。(本文稱之為:后遺癥)
近日,世衛組織、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 JAMA "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Cognitive,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是當前最大規模的新冠后遺癥研究,分析了22個國家的120萬新冠患者,在有癥狀的新冠感染3個月后,6.2%的患者至少有1種后遺癥,其中3.7%有持續性的呼吸問題,3.2%為持續性疲勞并伴有身體疼痛或情緒異常,2.2%有認知水平異常。到1年時,0.9%的患者仍有長期后遺癥。
此外,住院患者的長期后遺癥比例更高,感染3個月時,住院患者仍有27.5%的人有后遺癥,而非住院患者僅有5.7%,ICU監護患者的后遺癥更為嚴重,3個月時高達43.1%,12個月時為20.5%。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54項研究和2個醫療記錄數據庫的數據,共納入22個國家的超120萬新冠確診患者,在54項研究中,44項已發表,10項是合作隊列。參與者數據來自44項已發表的研究(10501名住院患者和42891名非住院患者)、10項合作隊列研究(10526和1906),以及2個醫療數據庫(250928和846046)。數據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之間收集的。
研究分析了感染新冠后,多少人會留下后遺癥,癥狀會持續多久,以及Omicron感染的長期影響。
研究發現,在有癥狀的新冠感染3個月后,6.2%的患者至少有1種后遺癥,其中3.7%有持續性的呼吸問題,3.2%為持續性疲勞并伴有身體疼痛或情緒異常,2.2%有認知水平異常。到1年時,依然有0.9%的患者存在后遺癥。
至少有一個癥狀的比例
同時,后遺癥與新冠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研究還發現,住院患者的長期后遺癥比例更高,3個月時,住院患者仍有27.5%的人有后遺癥,而非住院患者僅有5.7%。1年時,住院患者仍有11.1%的人有后遺癥,而非住院患者僅有0.7%。而ICU監護患者的后遺癥更為嚴重,3個月時高達43.1%,12個月時為20.5%。
對性別分析發現,在20歲以上的人群中,女性后遺癥的風險是男性的2倍。
在所有患有后遺癥的人中,研究發現,將近15%的人在一年后仍然出現持續癥狀,然而,研究人員尚不清楚這些人有多少可能會變成慢性病。
由于數據來自于Omicron流行前,對于Omicron感染,研究指出,在接種疫苗的情況下,Omicron后遺癥發生率僅是Delta毒株的24~50%,具體取決于自上次接種疫苗以來的時間。
綜上,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后,后遺癥普遍存在,3個月后,6.2%的患者至少有1種后遺癥,隨著感染病情的加重,發生后遺癥的風險越高。
論文鏈接:
DOI:10.1001/jama.2022.18931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諾維(ID:inovelt),作者:醫諾維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